獨立學院共青團工作創新機製研究
高教研究
作者:孫成行
[摘要]獨立院校與公辦院校的差異決定了它要求共青團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式不再拘泥於傳統母體院校的工作模式,它必須尋求一種特色創新機製,增強團工作的可控性、規範性和導向性,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豐富大學校園文化。
[關鍵詞]獨立學院 共青團工作 創新機製
一、獨立學院簡介
獨立學院是中國人利用創新的思維模式解決中國教育供求不平衡的產物。隨著中國教育日新月異的發展,獨立學院如雨後春筍般異軍突起,據教育部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截至2013年6月19日,我國獨立學院數量達到了295所,在校生約200萬人,承擔了近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培養任務,獨立學院自1999年誕生,經過短短幾年的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參天大樹般的百年老校相比,隻有14歲左右的獨立學院更像一顆正在茁壯成長的樹苗,但是就在這10幾年,近兩百萬學生計的獨立學院正在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力量,被喻為高等教育“新長城”的獨立學院正在成為推動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力軍。
隨著2008年4月1日教育部《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的發布,獨立學院新一輪調整浪潮已經開始,中國獨立學院正處在新的發展節點上,如何保持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是擺在所有獨立學院麵前的一道必須解答的考題。
據不完全統計,獨立學院的學生中95%以上都是共青團員。管理好這麼多的團員,使學校的各項文化活動有序開展,繁榮校園文化,為黨的事業做好後備儲蓄工作,是獨立學院共青團工作的主要責任和義務。然而麵對這些高素質的大學生,要想管理和領導好他們,就要求我們的工作人員必須有一定的水平,這個水平還不能光靠學習母體院校的工作方式,實踐證明這種凡事都照抄照搬母體院校的“拿來主義”已經不適合現在新興獨立學院的發展需求,獨立學院的共青團工作必須有他們自己的管理模式。
本文從獨立學院學生工作的角度,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為例,從學院共青團建設出發,對獨立學院共青團工作特色創新機製進行研究分析。
二、獨立學院共青團工作現狀
根據作者本人在獨立學院團的工作崗位上幾年的工作經驗和對江蘇省25所獨立學院共青團工作模式的調查發現,目前獨立學院團的工作不足之處甚多。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麵來談:
1、工作模式陳舊,依然按照母體院校的方式開展。大部分的獨立學院團的工作依然按照母體院校的工作模式開展,他們的工作理念幾乎與母體院校保持一致,沒有多少創新之處,獨立學院的院團委書記學習的對象首先是母體院校的團工作的領導者,學院邀請來講學的嘉賓也基本上是母體院校團的工作者,這個就基本上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就是複印了母體院校的思維模式;獨立學院的各項管理製度也基本沿用母體院校的管理製度,或者在母體院校的管理製度上稍作改善;
2、管理製度不完善,問題層出不窮。目前獨立學院團的工作也正在探索之中,團的管理製度缺乏,管理中“有法不依”的現象嚴重。
3、團的領導者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無相關工作經驗,甚者有些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擔任,團工作者缺乏基本的工作技能;
4、團工作者績效考核製度落後,激勵措施缺乏,導致團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不高,職業倦怠感越來越嚴重,消極怠工現象時有出現,工作效率低下,抱怨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