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專業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高教研究
作者:洪麗華
[摘要]案例教學法采用大量代表性的事例,可以加深學生對抽象理論的理解能力,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個精心挑選的案例中都包含著管理學原理、心理學原理、統計學原理等相關知識,教師對這些案例進行深層次的解讀,能夠將多種學科知識融會貫通,鞏固學習成果。因此,探討案例教學的相關事宜對於提升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教學水平有著重大意義。
[關鍵詞]工商管理 案例教學 理論與實踐
高職院校設置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目標是為企業輸送各級管理人才,管理人才不僅要具備所處行業的專業知識,同時對實際問題還需要具有很強的分析與解決能力。針對這一特點,高職院校在開展工商管理教學課程時,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層麵。案例教學恰恰能夠通過分析與比較管理案例,加深學生對抽象原理的理解。同時案例教學的師生互動環節,教師還能夠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一係列拓展性的思索,還能夠營造出一種“問題就在眼前”的真實感,從而使學生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均有所提高。目前,案例教學已經普遍在高職院校中展開,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深入分析,並且尋找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從而真正發揮案例教學的效用。
一、存在的問題
1.案例選擇方麵存在問題
案例選擇方麵存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缺少案例。也許有人說:“‘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哪個企業不是成功的企業?我們從每個企業發展過程中挑出兩個案例,那麼我們手中就會有近千個案例!怎麼可能缺少案例?”這種說法看似有理,實則不然。現階段,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工商管理課程中所采用的案例,均是來自於已經公開發行的報刊、書籍以及網絡媒體,雖然案例確實不少,但是翻開工商管理教材,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教材均是重點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成功企業家來編著的,教材主要是針對MBA學生以及重點本科生,高職高專學生的基礎本來就很差,這些教材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講,理解起來非常費力,再加上有很多案例的情景資料比較難以尋找,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很難使教學效果發揮到最佳的。那麼如果教師自行收集資料,並且對這些資料進行編排投入到實際教學之中,一方麵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另一方麵,編排案例要求教師必須要具備很高的水平,如果編排出現了失誤,則將會帶有不可預料的後果。
2.案例本身存在的問題
由於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起源於西方,因此我國現階段的工商管理專業教材基本上都是翻譯自西方國家,那麼案例也多為西方國家的企業,本土企業很少涉及。雖然外國企業案例也能夠反映相應的原理與理論,但畢竟東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高職高專學生的社會經驗較少,對於這些內容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而且我國的社會體製與西方國家的社會體製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那麼企業采取的某些措施,會使學生們無法理解。
3.學生的參與程度有待加強
從某個層麵上來講,學生的參與程度決定了案例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本身就要求師生互動,但是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往往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較差,受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已經形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二是教師沒有組織案例研討,僅僅是將案例陳述一遍,學生並沒有針對案例進行激烈的研討,這顯然會影響教學效果。三是教師所選擇的案例不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或者案例的難度過低,沒有討論的價值;或者案例的難度過高,學生無法案例中企業的行為,更談不上對教材中的原理與理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