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發展現狀(1 / 2)

淺析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發展現狀

理論研究

作者:豐浩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深入,實現“中國夢”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不斷推進,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舉足輕重。作為社會最基本的保障製度,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長期以來,我國更加重視城市社會保障製度的完善,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家中國,80%都是農村人口,而由於農村經濟的落後,以及社會老齡化問題的加重,農民的養老問題成為了我國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問題,建立和健全農村的養老保險製度是大勢所趨,全麵發展農村養老保險是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經濟快速騰飛重要一點,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養老保險 農村 現狀

一、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發展現狀概述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加快了建立以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為主題的社會養老保障體係,隨後,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後,國家更是重視占全國人口80%的農村人口,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達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強調了養老保險的重要性。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由2005年的4040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2765億元,總共增長了3.16倍,且增長迅速,並且養老支出占社會保險比例稍有逐漸下滑趨勢,但是仍然持續在70%以上,說明我國對於養老保險的重視。農村方麵,我國的農村養老保險無論是從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還是收入金額,或者是養老保險支出上都有所增長,且漲勢迅速,特別是我國在農村養老保險支出這一方麵,由2005年的21億元,到2011年的588億元,增長了28倍,可見,我國政府加大了對於農村社會保障的建設,加大了農村養老保險的投資,且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和金額的提升,說明了我國農村保險意識的提升,整個農村農民思想覺悟的提高。但是由於之前我國的農村養老保險水平非常落後,雖然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農村養老保險的支出在社會養老保險支出的比例也有所提升,但是其比例仍然很低,根據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的數據,從2005年到2011年,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占社會養老保險的比例僅從0.01漲至0.05。說明我國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問題仍是發展農村經濟,建設新農村的一個製約性問題,農民的基本保障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城鄉之間的貧富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問題產生的原因

1、農村經濟落後是導致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目前狀況的最基本原因

由於農業本身是第一產業,創造社會財富的效果沒有其他產業那麼明顯。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農業從1952 年 到 1990 年為國家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一萬億元的資金,平均每年高達 250 億元。可見我國農業對國家工業化積累的“有形”付出是多麼的巨大,但農業在付出的同時,得到的卻很少。我國財政投入長期以來偏重於工業和城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教育、衛生事等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後。一方麵是高付出,一方麵是低投入,這中間的“隱形”貢獻更為巨大。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農村的自然條件、基礎設施、文化素質等一些因素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進而限製了農村在其他各方麵的發展與各領域工作的推進,這其中當然包括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製度的發展與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