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團隊的領導模式研究
理論研究
作者:陳姣
[摘要]隨著創業活動的不斷興起,對於創業的研究已成為管理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創業活動逐步基於創業團隊而非創業個體,團隊能比個人帶來更高的業績,在創業活動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從創業團隊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創業團隊的領導權力來源,提煉出基於創業團隊發展階段的四維領導行為模式。
[關鍵詞]創業團隊 領導模式 領導行為
一、創業團隊和領導理論
1、創業團隊的研究
(1)創業團隊的概念
現有的文獻對創業團隊的概念有著不同的涵義。Kamm、Shuman、Seeger 和Nurick(1990)指出創業團隊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參與公司創立過程並投入同比例資金的個人。郭洮村(1998)對Kamm 等(1990)的定義進行了修正,認為創業團隊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參與公司創立並投入資金的個人。Gaylen N·Chandler 等(1998)認為創業團隊是在公司成立之初執掌公司的人或是在公司營運的前兩年加盟公司的成員。事實上創業團隊的概念也是隨著對創業研究的不斷深入而逐漸變化的。
(2)創業團隊的研究視角
團隊創業能夠有效解決個體創業者在能力、經驗、資源等方麵的限製,通過優勢互補,大大提高了創業成功率。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資源整合能力與創業團隊、基於情感因素、基於創業績效三個視角。在我國背景下,情感因素成為決定創業團隊的重要因素,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基於情感組建的團隊不能很好地支撐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資源整合問題則成為了創業團隊研究的熱點。然而最終衡量新創企業成功與否的標準是通過對企業的績效的評價。
2、領導理論的研究
(1)領導特質理論階段
這種理論認為:某些人生下來就注定要成為領導者。領導特質理論中較著名的是亨利的特質理論和吉賽利的特質理論。亨利1949年提出成功領導者應具有十一種特質:成就欲強烈;敢於承擔責任;尊重上級;組織能力強;決斷力強;思想敏捷;自信心強;極力避免失敗,不斷驅使自己前進;講求實際,注重現在;親近上級,疏遠下級;獨立生活;忠誠於組織。美國學者吉賽利在20世紀60年代指出領導者特質與領導效率有關,認為凡自信心強而魄力大的領導者成功機率較大。
(2)領導行為學派階段
領導行為理論確立了領導行為研究的兩個最基本考察維度:結構維度和關懷維度,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四種領導方式:高關懷-低結構;高關懷-高結構;低關懷-低結構;低關懷高結構。該研究表明:不同的領導方式對工作效率和職工情緒有直接的影響。
(3)權變領導理論階段
權變理論認為,有效的領導行為應當隨著被領導者的特點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即 E = f (L, F, S ) ,其中,E、L、F、S分別表示領導的有效性、領導者、被領導者以及環境。作為權變理論的代表之一,Paul Hersey和Kenneth H·Blanchar提出了情景領導理論。該理論把領導行為分為工作行為和關係行為兩個維度,並得出命令(高工作-低關係)、說服(高工作-高關係)、參與(低工作-高關係)和授權(低工作-低關係)等四種領導模式。
二、創業團隊
1、創業團隊的概念
Kamm, Shuman, Seeger 和 Nurick(1990)首先對創業團隊做了以下的定義:創業團隊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參與企業創立的過程並投入相同比例的資金。Ensle和Banks(1992)和Gartner, Shaver, Gatewood 和 Katz(1994)延伸了Kamm,Shuman,等人(1990)對創業團隊的定義,認為創業團隊“包含了對戰略選擇有直接影響的個人”。Handelberg 等(2001)則更進一步指出創業團隊為這樣的一組成員他們為其所建立的事業,擔負起創建及管理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