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狀況探析
理論研究
作者:劉彥蔚
[摘要]人口流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是趨勢,社會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改革的快速發展,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彙聚城鎮,給流出地和流入地人口控製帶來難度,從以下幾點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狀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流動人口 計劃生育 探析
人口流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是趨勢,社會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流動人口已成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農村女性主要是農民工家屬是流動大潮中更為突出的群體,是正在或已經發生深刻社會角色變化的特殊對象,直接關聯到新農村建設與和諧社會的構建。重視農民工問題就不得不重視農村流動人口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關注和重視農村流動女性狀況,這已經成為各地計劃生育部門重點探討的熱門話題,也是當前新形勢下計劃生育工作麵臨的新挑戰。
一、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現狀分析
(一)農民工數量呈高速發展態勢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大量的農民工流入城市。他們的流動狀況必然影響農村女性的生育狀況,流動行為必然影響其生育行為。農民工流動性大,居住分散,有的居住在社區單身樓,有的租住在當地農村,計劃生育管理難度相當大。近年來,雖然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不斷進行突擊清理,但仍未走上規範管理。因此,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是影響和製約計劃生育整體工作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礙,迫切需要加大力度,綜合治理。
(二)農民工家屬在流動中生育狀況麵臨直接而深層的影響
農民工家屬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是無可否認的,流動對他們自身發展的影響也是勿容置疑的,與此同時,她們在流動境況中遇到來自社會、經濟、製度以及自身的壓力和風險。
(三)農民工家屬沒有完全享受政策和法律規定的基本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若幹規定》等法律規章明確規定了計劃生育及相關技術服務的基本內容,明確了為流動人口提供服務的基本要求。但流動狀況和體製的局限使農村流動女性容易成為遊離於城鄉的服務群體,她們在城市難以享受到同等的生殖健康服務,在農村因為條件落後或因為流出而失去了應有的機會。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重視和有效解決,必然影響女性發展、城市生活、社會進步,影響產業化、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必然在社會經濟發展諸多方麵造成不利影響甚至產生製度性障礙。
二、建議或對策
(一)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信息互通、檔案同建、管理同管的新機製
1.細化管理
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相互管理流動人口計生管理檔案,嚴把流出關和流入關。對無生育證、結婚證、暫住證的“三無”人員實行重點管理,流出地和流入地相互反饋信息。流入地要將流動人口計生管理納入本地、本部門人口與計生工作目標責任製,實行同獎同罰,並建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責任追究製,對轄區工作人員實行責任連帶追究製,使管理人員真正負起責任,從而從機製上管住。
2.延伸管轄
建立流動人口“保壘”,使流動人口在點上管住。要本著有利於服務、有利於管理、有利於宣傳教育的原則,計生管理部門要與房屋出租和用工單位分別簽訂計生合同,讓群眾和部門共同管理,相互監督,堵塞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