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企業並購會計研究(1 / 2)

淺析企業並購會計研究

財會探析

作者:張國輝

[摘要]在我國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各大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了企業並購這種手段來增強自己的整體實力。企業並購主要包括產權轉移,其中關於產權價值的估算和必要的經濟活動,都需要利用專業的會計方法來核算。企業並購一般通過股票、資產收購或者公司兼並的方式來實現。企業並購的會計處理方法主要有兩種:權益結合法和購買法。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對股東權益產生的影響不同。我國在處理企業並購方麵,以新會計準則為參考標準,根據實際需要選擇科學、合理的處理方法,以確保企業並購的會計處理符合製度規定和企業的現實需要。

[關鍵詞]企業並購 會計處理方法 會計研究

在市場經濟的體製之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合並為一個企業的過程就是企業並購。企業想要快速發展,除了通過自身不斷地成長,進行內部積累之外,還可以通過並購其他企業的方式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自身規模和生產能力。此外,很多企業選擇企業並購是為了追求價值最大化。企業希望通過財務管理來爭取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企業經營的主要目的當然是追求更高的長期利潤。成功的企業並購可以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這也是企業並購的意義之一。

一、企業並購會計處理的兩種基本方法

(一)權益結合法

權益結合法是我們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企業會計處理方法。它主要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或公司(具有一定資產、規模等)分別將各自的債務、股東和資產等利益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高度統一、規模更龐大的經濟集團。也即是說,各個企業把自己經濟、經營資源和權益集合在市場經濟風險中。在發生企業並購後,對合並企業的股權、資產等不用重新再做評估。所以,在製定下基本的計量方法後,被合並的企業能通過原賬麵的價值在新的經濟實體裏入賬,同時也不需要對企業確認商譽。在規定的合並日要在合並後的企業財務報表中反映出參與合並的公司所保留的經濟利益,以及對外報告通過合並所產生的收益的彙總,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考慮發生合並的年度。

(二)購買法

購買法是一個企業用現金、資產或其他承擔債務的方式並購另一家企業的方法。該會計方法將企業的並購看作是普通的資產購買,所以它的處理方法跟企業購置資產的交易非常相像。在發生企業並購時,是通過公允價值的計量標準來衡量公司的資產和負債。在企業並購過程中,如果並購的成本超過了它所獲取的淨資產公允價值部分就被確認為商譽。當被購買資產的公司喪失其法人的主體地位,而購買它的企業按照收購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入賬,如果它所采取的方式是控股合並,那麼商譽就該計入合並資產負債表中。這種會計處理方法下的收益包括合並企業時產生的收益和合並後的公司所實現的收益,因此合並後的公司報表中不包括其留存收益。

二、企業並購的利弊分析

事物都有兩麵性,企業並購也是一樣的。企業並購的優勢很明顯,它能夠幫助企業很有效率的整合企業資源,迅速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鞏固企業的行業地位,增強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通過企業並購可以讓原來過剩的生產能力得到充分利用,相對於以往降低了生產成本。從企業資金管理的角度來說,有利於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