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混凝土質量控製的幾個關鍵環節(1 / 2)

淺談混凝土質量控製的幾個關鍵環節

法律法規

作者:李鋒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混凝土質量控製是決定性因素。分析低溫條件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探索混凝土質量控製應該注意的幾個關鍵環節,使之應用到工程建設之中,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關鍵詞]混凝土 施工 質量 研究

石堡川水庫座落於洛河一級支流—石堡川河上,工程始建於1969年,是一座以農業灌溉供水為主,兼有防洪、水產養殖等功能的中型水庫。水庫總庫容6375萬m3,有效庫容4585萬m3,受益範圍惠及延安市洛川、渭南市白水、澄城三縣,包括12個鄉鎮180個行政村總人口30.8萬人。土地總麵積159.67萬畝,耕地麵積76萬畝,工程控製麵積52萬畝,設施灌溉麵積40萬畝,有效麵積30萬畝,設計灌溉保證率50%。糧食總產16700萬公斤,糧經比例5︰5,農業總產值28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50元。灌區目前複種指數1.35,糧經比例為5︰5,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油菜、蘋果,是關中地區糧食生產基地和蘋果優生區。近年來灌區加大水利工程建設力度,在這些水利工程建設中,混凝土施工工藝成為控製工程質量的關鍵。而由於該區屬暖溫帶半幹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9℃。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1.8℃,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6.4℃,氣溫年較差為28.2℃。無霜期214天,夏短而涼,冬長而冷,垂直變化較明顯,溫差較大,混凝土抗凍脹就成為控製工程質量要因素,加之水利工程設施服務於農業,灌溉供水與施工工期勢必發生衝突,所以說解決混凝土抗凍脹可以有效地延長施工工期。

1低溫條件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近年來,在水利工程建設中,通過對正在運行的渠道調查發現:氣溫對混凝土性能影響很大,也對後期渠道管理帶來質量隱患。經施工證明:混凝土澆築時,溫度越低,初凝時間與終凝時間均會延長,混凝土塌落度控製100mm左右,且盡量減少泌水並盡早凝結。若在抹麵時將泌水壓入混凝土中,則使表麵部分的水灰比增大,造成強度、含氣量、表麵抗滲性和水化速降低,影響到混凝土的強度發展,新拌混凝土在24小時齡期內若遭受凍害,其28天齡期的抗壓強度會降低50%左右,引起混凝土表麵剝落和耐久性的降低;同時低溫對混凝土結構和表麵溫度的降低速率比內部要明顯的多,從而產生較大的溫度梯度和由此引起的溫度應力,若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尚不足以抵抗該溫度的應力,混凝土表麵就會產生不規則的可見或不可見裂縫。這些裂縫絕大多數是不可恢複的,並且會在荷載作用下逐漸擴展,慢慢成為侵蝕性成分進入混凝土內部的通道;在施工中還發現:混凝土抗凍耐久性與其抗拉強度和孔隙飽水程度有關,澆築後的混凝土在很短齡期內若遭受負溫影響,則會由於尚未達到足夠的抗拉強度且內部孔隙處於高度的飽水狀態,一次凍融循環造成的性能降低是不可恢複的。所以說在低溫下施工,進行抗凍混凝土質量控製成為工程質量的關鍵因素。

2混凝土質量的控製

2.1原材料的質量控製。在水泥上采用普通矽酸鹽水泥或矽酸鹽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質矽酸鹽水泥;細骨科含泥量≤3%,泥塊含量

2.2配合比設計的質量控製。由於水利工程施工中采用混凝土罐車拉運,運輸距離控製在1.8km範圍之內,通過施工實踐,塌落度在4-6cm左右,為增加其和易性、耐久性,采用粒徑為5-20mm和20-40mm雙級配,配合比的水灰比為≤0.45,根據骨科最大粒徑和施工方式,含氣量控製在4-5%。

2.3添加外加劑,增加混凝土的性能。為增加混凝土抗凍融性,添加DH9型引氣劑,減少混凝土的泌水和離析,同時因其具有減水功能,從而可抵消一部分因氣孔率增加而引起的強度下降,在不影響混凝土和易性條件下可以加入減水劑,使其具有減水和增強作用。在低溫下施工時加入防凍劑,降低混凝土的液相冰點,使混凝土液相不凍結或隻有部分凍結,保證水泥水化作用,使新澆築的混凝土不再遭受凍害,增加混的耐久性;因氯鹽有降低冰點作用,常在低溫施工中用到,加之其有促進水泥水化作用,用其可以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但是摻用過多的氯鹽,會對建築物發生腐蝕導致損壞,通過在施工中對氯離子總量的測評和評估,其值應該為0.012%,符合規範≤0.10%的要求。在使用外加劑時應該注意外加劑與水泥的適應性。外加劑進場後,必須進行試配,掌握其特性,根據塌落度的耗時損失、凝結時間、減水率等因素,確定外加劑能否使用;外加劑每一次投料,都必須嚴格按照配合比計量。計量器具必須經常進行校驗,保證其靈敏度和準確度。粉狀外加劑要保持幹燥狀態,防止受潮結塊。已經結塊的粉狀外加劑,應烘幹、碾碎,過0.6毫米篩後使用,以免含未碾成粉狀的顆粒遇水膨脹,造成混凝土表麵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