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任意門時間”
新·聚焦
作者:張豔
雖然是一所鄉村小學校,可論起眼界開闊,思維活躍,古桑小學的孩子可一點兒也不輸給城市的孩子。這和他們每周五開設一節課的“任意門時間”有很大的關係。古桑小學黃校長說,“任意門時間”的名字來源於《哆啦A夢》。神奇的哆啦A夢有一扇任意門,可以用來穿梭時空,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古桑小學的“任意門時間”是什麼,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任意想象:頭腦風暴探秘“蟲洞”
三(1)班有很多小科幻迷,在這一周的“任意門時間”,他們研究起了“蟲洞”。
為了更好地了解“蟲洞”的奧秘,大家觀看了電影《星際穿越》。
電影中表現的蟲洞是球形的,看起來很直觀,它扭曲了時空,使時間變成實體的五維空間,這簡直太奇妙了!
小鏈接:
蟲洞,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是科學上的一種假設,它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也就是說,隻要能夠建造一個穩定的蟲洞,就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
電影看完,同學們展開了關於“蟲洞”和“時光旅行”問題的“頭腦風暴”,大家都說得頭頭是道——
劉梧桐:“簡單地說,蟲洞就是連接兩個時空的捷徑,隻要打開蟲洞,人們就可以像坐過山車一樣,‘嗖’地一下,就到了另一個時空!”
李華慧:“可是我最關心的是,這條通道到底有沒有可能存在呢?”
李子旭:“理論上說,隻要進入超光速,時光就能倒流呢!”
杜永興:“影片中飛船在蟲洞裏呆上一小時,地球上就是七年,我們老祖先曾經也有過天上一天,地上十年的說法。”
同學們的想法五花八門,但有一條是一致的:既然“蟲洞”的說法理論上可以存在,那麼等我們長大了,一定可以建造出“蟲洞”來!
這種有趣的頭腦風暴好處多多,鍛煉想象力,拓展知識麵,同時也悄悄在同學們心中種下了熱愛科學的種子。
任意扮演:今天我長大了
很多同學說,長大真好!大人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五(2)班的同學就通過“任意門時間”體驗了一把長大的感覺。
活動在學校這個小“社會”裏展開,參與的同學會提前“長大”,並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去完成。
這幾個小“語文老師”的任務分別是批改課堂作業、作文和試卷。
十分鍾過去了,這位“小老師”劉美婷隻批改出一本作文來。看來要想在一節課的時間裏完成四十五本作文的批改,根本不可能!原來,當語文老師這麼辛苦啊!
這些揮舞著大剪刀的男生是“園丁”。他們覺得拿著大剪刀修剪花木,就像剪刀手愛德華一樣酷。可是不一會兒,一個個就腰酸背痛,再也擺不出酷酷的姿勢,連連祈禱“任意門時間”快些結束。
扮演校長的同學成功占領了校長辦公室。黃校長聽說有同學要在“任意門時間”當校長,隻好“無奈”讓出了他的辦公桌,還親自指導同學看文件。
這位坐在辦公椅上批閱文件的同學,看上去有模有樣的吧!不過,那一堆堆的文件都得看完嗎?
看來老師、園丁、校長都不好當,機智的宗學浩想到一個“舒服”的工作,當看校門的門衛,他認為這是最簡單最輕鬆的活兒。
可惜事與願違,除了要時刻注意校門外的“可疑分子”,保護全校師生的安全,宗學浩還遭遇到了校門電路故障,每當車輛進出,隻得親自上陣開門關門。
這次“任意門時間”一結束,劉美婷同學就搶著作總結發言:“聽著,你們下次在寫作文的時候,不會寫的字一定要查字典!句子一定要想通順了再下筆!你們知道語文老師改作文有多不容易嗎!為了給你們修改錯別字,我的眼都看花了!”
朱坤說:“我還以為當校長多威風,原來也是個苦差事!”
王其樂說:“我覺得我們學校的園丁馬爺爺最辛苦了,我才修剪了一節課,胳膊就酸得抬不起來,馬爺爺要負責全校的花木修剪,真是太不容易了。”
看來,長大並不意味著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大人可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喲!
每個班級的“任意門時間”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班級利用多媒體設備帶著大家“環球旅行”,領略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有的班級到學校的標本室體驗“穿越叢林”;有的班級在“比特實驗室”動手又動腦,體驗當小科學家的感受;甚至有的班還會獲得“任意門時間”課外拓展的機會,到我們江蘇著名的鐵山寺森林公園裏體驗真正的叢林風光……
“任意門時間”是同學們開動腦筋,發揮奇思妙想的時間,也是同學們體驗生活,探索世界的時間。利用身邊的資源,足不出戶,最大程度地開拓同學們的視野,正是“任意門時間”的神奇之處。
同學們,你們的學校裏都有哪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