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4月 在風雨中成長(1)(1 / 3)

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以顯出非常的細節。

——莎士比亞

我始終不願拋棄我的鬥爭的生活,我極重視由鬥爭得來的經驗,尤其是戰勝困難後所得的愉快。

——愛迪生

人生如航船,在海洋中漂泊。有時高高漂起,有時深深跌落;有時晴空萬裏、燕鷗成群,有時暴風驟雨、孤單淒清。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生命。生活中總會有風風雨雨,而困境隻是我們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是曆練我們的人生考題。就像隻有泥濘的路才會留下腳印,隻有在風雨中頑強拚搏、自強不息的人才能看到魚後的絢麗彩虹,才能體會到生命的壯美。

4月1日 成功並非想像中那麼難

一切事情的開頭總是困難的。這句話,在任何一種成功上都是適用的。

在劍橋大學校園裏流行著喝下午茶,教授們常到學校的茶廳舉行聚會,他們其中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領域的傑出人士等,都是有影響力的成功人士。1965年,一位韓國留學生在劍橋攻讀心理學時也常去旁聽。他發現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

他心中一動,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進行深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後,大加讚賞,並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布雷教授認為年輕人能夠把一個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現象大膽提出來進行研究,這是一個新的發現與突破。後來,這位留學生成了韓國泛亞汽車公司的總裁。

【劍橋箴言】

許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成功的能力,更不是缺乏成功的機會,隻是被自己的遠大理想所嚇倒。其實成功並不是那麼難,也沒有那麼遙遠。因為沒有比腳更遠的路,任何事情都是一步一步幹出來的。

4月2日 把不利的因素轉化為前行的動力

一旦人能容納自己的失敗,人就會變得比失敗更強大。

史蒂芬·霍金因病失去了行動能力,手不能寫,口不能言,憑借一個小書架,一塊小黑板,還有一個助手,竟然在黑洞爆炸理論的研究中,通過對“黑洞”臨界線特異性的分析,獲得了震動天文界的重大成就。為此他榮獲了1980年度的愛因斯坦獎金。

更有趣的是,作為天文學家,他沒有天文望遠鏡,卻能告訴我們有關天體運動的許多秘密。他每天被推送到劍橋大學的工作室裏,幹著饒有興趣的研究工作。

霍金用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詮釋了另一種輝煌人生:即由於殘疾之類不幸的折磨和求生意願的熾烈而激發的特殊生命力,隻要大腦裏存在著希望,就有無可限量的創造潛力,就不存在不能克服的困難。

【劍橋箴言】

生活本身就是在許多的苦難和煩惱中前進的,從痛苦中了解人生的真諦,從苦難中發現人生的突破點,超越苦難,超越自我,用積極的心態去應對苦難,最終你會發現苦難是走向成功的一塊墊腳石。

4月3日 在風雨中享受真正的人生

要冒一次險!整個生命就是一場冒險。走得最遠的人,常是願意去做,並願意去冒險的人。

碼頭上,旅行者正在與水手興趣盎然地交談著。“當一個水手危險嗎?”旅行者問。

“當一個人熱愛他的工作時,他不會想到什麼危險。我們家裏的每一個人都愛海。”水手說。

“你的父親現在何處呢?”旅行者問。“他死在海裏。”“你的祖父呢?”“死在大西洋裏。”“你的哥哥呢?”“當他在印度的一條河裏遊泳時,被一條鱷魚吞食了。”

“如果我是你,我就永遠也不到海裏去。”

水手問道:“你願意告訴我你父親死在哪兒嗎?”“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是死在床上。”

“這樣說來,如果我是你,”水手說,“我就永遠也不到床上去。”

【劍橋箴言】

人生中不可能沒有風雨。為了躲避風雨,止步不前,無異於浪費生命。真正的人生不可能沒有風雨,做自己的主人,勇敢地走出去,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

4月4日 狹路相逢,勇者勝

運氣喜歡在某些時刻撤退,為的是要你以堅韌的努力把它重新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