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4月 在風雨中成長(4)(1 / 2)

不一會兒,隊伍隨著德撒的劍光,跟著小鼓手猛烈的鼓聲,向奧地利軍隊橫掃而去,他們不惜流血犧牲,把敵人打得一退再退。當炮火消散時,人們看到那小流浪兒走在隊伍最前麵,筆直地前進,仍舊敲著激昂的進軍鼓。

【劍橋箴言】

成功之河的聖水就是因為被一股永不停滯的激流推動向前才得以保持潔淨。這意味著河岸偶爾也會被衝垮,短時間造成損失,可是如果怕河堤潰決,便設法永遠堵死這股激流,那隻會招致停滯和死亡。永遠前進,絕不退縮,直至獲得人生最終的勝利,這是對成功最大的演繹和回報。

4月26日 堅忍不拔方顯人生本色

阻礙不是我們的仇敵,而是恩人,它能鍛煉我們“戰勝阻礙”的種種能力。有許多人一生的偉大,都從他們的困難中得來。

亨利的父親過世了,他還有一個兩歲大的妹妹,母親為了這個家整日操勞,但仍入不敷出。看著母親日漸憔悴的樣子,亨利決定幫媽媽賺錢養家。

一天,他幫助一位先生找到了丟失的筆記本,那位先生為了答謝他,給了他1美元。亨利用這1美元買了3把鞋刷和1盒鞋油,還自己動手做了個木頭箱子。帶著這些工具,他來到了街上開始為別人擦皮鞋:“先生,我想您的鞋需要擦油了,讓我來為您效勞吧?”

第一天他就賺了50美分,並用這些錢買了一些食品。

“你真的長大了,亨利。我不能賺足夠的錢讓你們過得更好,但是我現在相信我們將來可以過得更好。”媽媽看看懂事的孩子流下高興的淚水。

就這樣,亨利白天掙錢養家,晚上去學校上課。他知道,“工作不分貴賤,隻要是靠自己的勞動賺來的錢就是光榮的”。

【劍橋箴言】

一個大無畏的人,愈為環境所困,反而愈加奮勇,意誌堅定,敢於對付任何困難,輕視任何厄運,嘲笑任何阻礙。因為憂患、困苦,不損他毫末,反而可以增強他的意誌、力量與品格,而使他成為人上之人。

4月27日 隻要想到就能做到

成功者不會因有人說某一目標不能實現而放棄,不因某件事情難以辦到而失去進取的力量。

布魯金斯學會以培養世界上最傑出的推銷員著稱於世。它有一個傳統,在每期學員畢業時,設計一道考驗推銷員能力的實習題。克林頓當政期間,學會要求學員把一條三角褲推銷給現任總統。八年間,無數個學員都是無功而返。克林頓卸任後,布魯金斯學會又要求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

鑒於前八年的教訓,許多學員放棄了個別學員認為現在的總統什麼都不缺少,即使缺少,也用不著他們親自購買。

然而,一個名叫喬治·赫伯特的推銷員卻輕鬆成功了:“我認為,把一把斧子推銷給小布什總統是完全可能的,因為布什總統在得克薩斯州有一農場,裏麵長著許多樹。於是我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有一次,我有幸參觀您的農場,發現裏麵長著許多大樹,有些已經死掉,木質已變得鬆軟。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頭,但是從您現在的體質來看,這種小斧頭顯然太輕,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鋒利的老斧頭。現在我這兒正好有一把這樣的斧頭,很適合砍伐枯樹。假若你有興趣的話,請按這封信所留的信箱,給予回複……’最後,他就給我彙來了美元。”於是,他得到了布魯金斯學會贈予的一隻刻有“最偉大推銷員”的金靴子。

【劍橋箴言】

不是因為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力量,而是因為我們失去了力量,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世上絕沒有一個遇事遲疑不決、優柔寡斷的人能夠成功。

4月28日 生命需要不斷地自我挑戰

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不完全是以他在生活中所得到的地位為標準的,而是由他在努力通往成功的路上越過的障礙多少作為尺度的。

指導教授是個極有名的鋼琴大師。授課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樂譜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練了一個星期,教授又給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提也沒提。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同樣的情形持續著,學生感到越來越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