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女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然後把她鎖在裏麵。女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多,高僧也不理會。女人又開始哀求,高僧仍不理會。女人終於沉默了。
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我隻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到這地方來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她:“還生氣嗎?”“不生氣了。”“為什麼?”“氣也沒有辦法呀。”
“你的氣並未消逝,還壓在心裏,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
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女人說:“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高僧笑道。
到了傍晚,女人隔門問高僧:“大師,什麼是氣?”高僧將門打開,女人終於離去了。
【劍橋箴言】
交往的最大努力並不是要向對方展示自己的不足,而是要使自己看到自己的缺陷。如果我們要想與人交往,首先要學會反思自己的行為。
10月22日 樂於去幫助別人
人的友誼是建立在相互幫助的基礎上的,並在此基礎上得到升華。
筋疲力竭的探險家和朋友正在努力穿越喜馬拉雅山脈的某個山口。
半路上,他們看見雪地上躺著一個昏迷不醒的人,半個身子已被雪掩埋。探險家發現這個人還活著,就想救他,朋友驚叫起來:“別幹傻事,我們都會喪命的。”
朋友的話確有道理,探險家不禁猶豫起來,可這樣見死不救,對探險家來說是不可想像的。他叫朋友將此人扶在他背上,朋友冷冷地說:“既然你執意要救他,這是你的事,跟我無關!”說完,朋友獨自走了。
探險家費了很大的勁,才把這個昏迷的人放在自己背上,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這個人很重,盡管是在冰天雪地裏,走不多久,探險家已渾身發熱。他的體溫使背上那個凍僵的軀體溫暖起來,那人活過來了。沒過多久,兩人便並肩前進了。
當他們走到另一個山口時,探險家發現了獨自離去的朋友,已倒在雪地上被凍死了。
【劍橋箴言】
友誼是聯結心靈的神秘紐帶,是生活的美化者,是人與人關係的鞏固者。最牢固的友誼是在相互共患難中結成的,這就如生鐵隻有在熊熊烈火中才能錘煉成鋼一樣,關鍵時刻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心。
10月23日 善用你的人脈存折
人際關係就像一筆存折,時間越久它的價值就越大。
猶太傳教士來到德國的一個鄉村傳教,每天早晨總喜歡到鄉間小路上散步。無論身邊走過任何一個人,他總是微笑著打一聲招呼:“早安。”
其中,有一個小夥子對傳教士的問候反應冷漠。在當時,當地的居民對傳教士和猶太人的態度是很不友好的。然而,每天早上,傳教士隻要遇見了小夥子總要道一聲早安。終於有一天,小夥子脫下帽子,也向傳教士問好。
好幾年過去了,納粹黨上台執政。小鎮上所有的人都被納粹黨集中起來,送往集中營。在下火車列隊前行的時候,有一個手拿指揮棒的指揮官,在前麵揮動著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邊的人是死路一條,被指向右邊的人則還有生還的機會。
傳教士的名字終於被指揮官點到了,他渾身顫抖,走上前去。當他絕望地抬起頭來,眼睛一下子和指揮官的眼睛相遇了。
傳教士習慣性地脫口而出:“早安,先生。”指揮官用極低的聲音說了一句:“早安。”他看著傳教士,猶豫了一秒鍾,將指揮棒指向了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