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劍橋著名校友(1 / 3)

魯珀特·布魯克(國王學院)

魯珀特·布魯克生於英格蘭沃裏克郡一個中學教師家庭,1906年入劍橋大學,畢業後曾周遊歐洲大陸、美洲、南太平洋群島和新西蘭。不久在一次航海中因患敗血症去世。布魯克生前才華橫溢、風流瀟灑,被許多人稱為“當代雪萊”。布魯克中學時代開始寫詩,其中《士兵》、《死者》等詩是當時最為人傳誦的名篇。

拜倫(三一學院)

喬治·戈登·拜倫(1788~1824)是蘇格蘭貴族。1788年1月23日出生於倫敦。十歲時,拜倫家族的世襲爵位及產業(紐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為拜倫第六世勳爵。1805~1808年在劍橋大學學文學及曆史。拜倫一生為民主、自由、民族解放的理想而鬥爭,而且努力創作,他的作品具有重大的曆史進步意義和藝術價值,他未完成的長篇詩體小說《堂璜》,是一部氣勢宏偉藝術卓越的敘事長詩。

愛德華·柯克爵士(三一學院)

愛德華·柯克爵士是英國憲政史上最出色的法官和法學家,畢業於劍橋大學,1578年成為律師。11年後成為議員,1592年擔任皇家的副檢察長。1606年成為高等民事法院院長。1620年代,愛德華·柯克爵士參與起草了《權利請願書》,使之成為英國不成文憲法的一部分。此外,愛德華·柯克爵士還是位勤於著述的法學家。他生前和和死後出版的四卷《英格蘭法總論》,奠定了他作為英國法集大成者的地位。

奧利弗·克倫威爾(西德尼·蘇塞克斯學院)

奧利弗·克倫威爾(1599~1658),英國政治家、軍事家、宗教領袖。克倫威爾生於亨廷登,曾就讀劍橋大學的西德尼·蘇塞克斯學院,信奉清教思想。1653年克倫威爾就任護國公,實行獨裁統治。他執政期間鼓勵重商主義,使經濟得到發展。宗教方麵,他雖給予英國人民部分宗教自由,但把清教徒戒律強加在所有人身上。

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國王學院)

E·M·福斯特(1879~1970),英國小說家、散文家。1897年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派往埃及亞曆山大城,在部隊中任文職。1912和1922年先後兩次遊曆印度。1946年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聘他為榮譽研究員。1970年在考文垂逝世。他著有《霍華茲莊園》等小說,而非小說作品有《小說的幾個方麵》,並曾經榮獲英國最古老的文學獎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現在美國文藝學院設立有E.M.福斯特獎。

喬治六世(三一學院)

喬治六世(1895~1952),英國國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喬治五世和瑪麗王後的第二個兒子。1920年他成為約克公爵、因弗內斯伯爵和基拉尼男爵,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1937年5月12日他在西敏寺登基,並改名為喬治六世。1939年6月,國王和他的夫人訪問美國,英國的國君訪問美國這還是首次。1952年2月6日,喬治六世因血栓形成在睡夢中去世,遺體安葬在溫莎城堡。

托馬斯·格雷(彼得學院)

托馬斯·格雷(1716~1771),是英國新古典主義後期的重要詩人,“墓畔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倫敦的一個經紀人家庭,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在劍橋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格雷一生作詩不多,僅十餘首傳世,其中以《墓園挽歌》最為著名,是為18世紀後期感傷主義詩歌的典範之作。

弗雷德·霍伊爾(伊曼紐爾學院)

弗雷德·霍伊爾(1915~ )英國天文學家。1915年6月24日生於約克郡賓利。1939年獲劍橋大學碩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雷達部門工作。1945年回劍橋大學,擔任天文學和哲學教授。後又兼在美國威爾遜山天文台和帕洛馬山天文台工作。1957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70年以來任英國皇家學會副會長。1971~1973年任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長。他的主要著作有:《宇宙的本質》、《星係、核和類星體》、《從巨石陣到現代宇宙學》、《天文學和宇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