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定英國艦隊已經退到廣州後,總部開始製定下一步的計劃。現在就進攻廣州無疑是不可能的,不說經過幾天的作戰,部隊十分疲憊,更因為傷亡兵員缺額五分之一,而且彈藥也消耗巨大,如果再來兩次這樣規模的大戰,倉庫就要告罄了。裝甲部隊和重炮也無法從陸路前往廣洲,沒有這些開路先鋒,隻靠步兵進攻堅城必定會造成很大的傷亡。就算不計傷亡攻下廣州,光複軍也沒有人力物力消化這麼大的占領區,所以賠本的買賣光複軍是絕對不會做的。
英國人估計不想打了,幸存者們同樣也不想打了,剩下的隻有和談一途。光複軍手裏握有五千俘虜,可以在談判中掌握更大的主動,但前提是要先建立與英國人溝通的渠道,把談判的意願傳達出去。為此,外交工作委員會想到了一種在原時空很常見的宣傳手段,或者說是心理戰術。
外交工作委員會是為了馬上要展開的與英國人的談判而成立的,做為外交工作的指導機構,委員長是一直對自己職務不滿意的吳逸之。做為一位前酒店的金鑰匙,他最善長的就是和人打交道,對外交往說白了也是個與其他國家的人打交道的工作,讓他來主持外交工作也算是人盡其才,他同時還兼任外交部部長,新任副部長張浩天,宣傳部長解森和副部長杜拉裏,以及在好幾個委員會都掛了名的陳建華是委員會的成員。張浩天因為一直負責和英國人打交道,於是在外交部成立後就直接從“共和中國廣東革命政府外交事務委員會專員”升職為副部長,而且也是未來的談判小組組長的當然人選;而解森和杜拉裏的加入,主要是為了借助他們在輿論宣傳方麵的專長。現在除了英國人,光複軍還不為人所知,隻有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國家了解到光複軍的政治主張,並得到其它國家,尤其是西方列強的承認,起碼要取得一個政治實體的身份,這才有可能與其開展平等的交往;至於胖子陳建華,因為他對十九世紀的曆史多有研究,對這個時期國內國際形勢,政治、軍事、經濟方麵有所了解,能為大家提供各種專業的資料和意見,所以才得以在各個委員會充當顧問。
在管委會把談判的準備工作交代下來以後,外交工作委也正式運轉起來,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把己方談判的意願傳遞給英國人。原本軍委會裏有部分人反對主動提出談判,畢竟光複軍是勝利的一方,主動提出談判有求和的味道,讓一眾鷹派人物不喜。但也有委員提出,如果不能早日達成與英國人的和平協議,控製區內的工業農業經濟建設就無法展開,這對光複軍自身發展很不利。而且長期處於戰爭狀態,勢必造成控製區內人心惶惶,部隊也得不到休息,這讓士兵們身心俱疲。一直忙於拆遷發電廠的副主席譚非也說了,第一期工程的兩台發電機組已經在原時空拆卸完畢,新時空發電廠的選址也已經完成,因為戰事拖延了電廠的建設,這讓很多項目因為電力緊缺的原因不能上馬的工業部怨聲載道。而現在所有的生產區,生活區都隻能依靠柴油發電機供電,眼看柴油儲備一天天減少,這讓主管物資管理的黃凡丁主席很是頭痛。因此速和成了主流。
主動與英國人談判已經成為共識,那接下來的就是如何把意願傳遞過去,最後還是解森提出的辦法成為首選。其實解部長的辦法在二十世紀屢見不鮮,就是用飛機向敵占區投灑宣傳單,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宣傳戰和心理戰術,而且在二戰、朝戰、越戰中顯示出了它的威力,所以這個辦法一經解森提出,其他委員也就一致同意了。
宣傳單的內容由胖子陳起草,題目為《告粵省同胞書》。原本他想用《告十八省豪傑書》這個題目的,不過遭到其他人的一致反對,解森、杜拉裏是認為這個題目太大了,現在用不合適,還是留待以後北伐的時候再說;而吳逸之反對的原因僅僅是不想拾日本人的牙慧,胖子陳隻得作罷。
寫駢四?儷六的駢體文陳建華並不在行,不過好在有很多範本可以借鑒(抄襲),《告十八省豪傑書》題目不能用,內容卻可以用。剔除修改了一些不合適的內容,一篇戰鬥的“檄文”就出爐了。
“先哲有言曰:‘有德受命,有功受賞。’又曰:‘唯命不於常,善者則得之,不善者則先哲有言曰失之。’滿清氏原塞外之蠻族,既非受命之德,又無功於中國,乘皇明之衰運,暴力劫奪,偽定一時,機變百出,巧操天下。當時豪傑武力不敵,吞恨抱憤以至今日,蓋所謂人眾勝天者矣。今也天定勝人之時且至焉。熟察滿清氏之近狀,人主暗弱,官吏鬻職,軍國瀆貨,治道衰頹,綱紀不振,其接外國也,不本公道而循私論,不憑信義而事詭騙,為內外遠邇所疾惡……是以上天厭其德,下民倦其治,將卒離心,不肯致心,故守土之師,敗於虎門,殲於舟山,潰於大沽,降於天津。每戰敗衄,取笑萬國。是蓋滿清氏之命運已盡,而天下與棄之因也。我光複軍應天從人,大兵長驅。以問罪於北京朝廷,將迫清主麵縛乞降,盡納我要求,光複漢家江山而後休矣。雖然,我軍之所懲伐在滿清朝廷,不在本國同胞也;所願愛新覺羅氏,不及聳從士卒也……切望同胞諒我軍之誠,絕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勢,唱義中原,糾合壯徒,興革命軍,以遂滿清氏於境外,起真豪傑於草莽而以托大業,然後革稗政,除民害,去虛文而從孔孟政教之旨,務核實而複三代帝王之治。我軍望之久矣。幸得卿等之一唱,我軍應乞於宮聚義。故船載糧食、兵器,約期赴肋。時不可失,機不複來。古人不言耶: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卿等速起,勿為列祖列宗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