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學前教育是成才的基礎(3)(1 / 3)

“現存的係統產生現存的結果。如果需要不同的東西了,那麼係統必須被改變。”眾所周知,以往的教育係統,包括學前教育在內是為適應工業文明構建而成的。21世紀,我們將全麵步入信息文明時代,這是一個以人的智力和知識為資本不斷取代機器和廠房的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智力大競賽的時代,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時代。這樣的社會,對人的素質的要求與工業社會時相比已經大不相同了。這預示著形成於工業社會的教育理念與模式不可能繼續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了,必須對其進行徹底的改革。現在看來,我們的學前教育係統的前進速度,遠不如世界文明進步的速度快。如果我們今天不抓住機遇積極改革,迎頭趕上,那麼,明天我們的學前教育就會被時代無情地淘汰。因此,改革舊學前教育係統,構建能培養出適應高變化性、高競爭性、高創新性、高合作性、高冒險性的社會公民的新學前教育係統已成為當務之急。首先,需要更新學前教育目標:培養幼兒認識變化、適應變化的能力和喜歡變化的性格,學會學習;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從小學會與自己競爭,具有不斷超越自我的進取心;讓幼兒初步認識到創造的價值,產生強烈的創造欲望,具備創造精神與創造能力;使幼兒樂於交往、善於交往,在此基礎上形成樂於合作的態度和善於合作的能力;培養幼兒大膽、勇敢的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和挑戰精神;讓幼兒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成為21世紀合格的公民。

由於信息時代是一個充滿選擇的時代,知識更新需要及時迅速。今天對於富有創新能力的人和已經學會學習的人而言,無疑是一個充滿陽光和機遇的時代;而對於缺乏創新精神又不善於學習的人而言,就是一個貧窮和絕望的時代。這就要求我們從學前教育開始,重新設置教育的著眼點。要徹底扭轉那種用統一的標準、統一的模式、統一的內容和方法“批量加工”幼兒的做法。作為信息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經常考慮這樣一個問題:“今天教什麼,明天才有可能派上用場?”要能清醒地認識到“會學”遠比“學會”重要。要重視發展和利用幼兒多種的學習方式,諸如操作學習、遊戲學習、探索學習、交往學習、模仿學習、閱讀學習等,努力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要對傳統的傳道、受業、解惑的教師角色進行根本性的轉換,不能隻當講演者,更要成為幼兒學習的激勵者、服務者、支持者、輔導者、促進者、參與者,同時還應成為教育工作的創造者、學習者、決策者、協調者和心理學工作者。

從另一角度看,信息時代對兒童而言,也是一個充滿陷阱的時代。今天,暴力、吸毒、色情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犯罪很多。許多西方國家的統計數據表明,50%的暴力犯罪是由24歲以下的青少年所為。我們的學前教育對於使兒童遠離犯罪,將兒童引向成功的人生道路有著重要的意義。風靡世界的《學習的革命》一書的作者認為:“全世界每一個成功的教育體製中,自尊的重要性遠遠超出課程內容的重要性。”自尊心對每個兒童的成長、發展與成才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孩子一旦形成了高度的自尊心,必定會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軌跡,達到他自己所設定的人生目標。毫不過分地說,每個兒童將來的成敗,很大程度上維係在他所形成的自尊心上。因為孩子的自尊心對他的學習、交往、創造力、主觀能動性以及個性的健康發展等都有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和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形成兒童的自尊心是成功教育的鑰匙。而要形成兒童的自尊心,其前提條件是要使兒童感到自己是可愛的、是有能力的、是有用的,並形成生理上和情感上的安全感、自我認同感、歸屬感、勝任感以及使命感。

早期教育的誤區

早期教育,或者叫學前教育,並不等於知識教育。現在,早期教育或學前教育越來越普遍,關於早期教育的論述也越來越多。麵對眾多的觀點和繁雜的教材,希望孩子“成龍成鳳”的家長該如何選擇呢?

最近,我看了一部有關早期教育的外國影片。影片著重講述了外國的父母為了開發孩子的智力,利用“溫室養育”的方法,從孩子出生幾個月就開始對其進行一係列的知識教育。當看到一歲多的孩子一邊看那些卡片一邊哭泣時,我的心為之一顫,為何要進行這樣殘酷的早期教育呢?在中國,是否也存在這樣的現象呢?我通過上網及調查一些家庭的教育情況,得出了肯定的答案:在我國也有許多家長對孩子進行如此盲目的早期教育。現在的家庭早期教育有兩大誤區。

一、關鍵期的誤區

所謂“關鍵期”,就是指一個人智力發展的重要時期。有人說:“3歲定終身。”幼兒期是開發智力至關重要的時期,早期教育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有著很大的影響。家長們之所以紛紛進行各種各樣的早期教育,為的就是把好“關鍵期”這個關。有的家長聽說音樂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不惜花費精力、財力在孩子身上抓音樂教育;有的家長聽說學珠算可以開發幼兒大腦的靈活性,也讓幼兒去學一學;有的家長為了把孩子培養成才,甚至強迫孩子去學習天文、地理、繪畫、音樂……剝奪了孩子遊戲玩耍的時間,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其實,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家長又何必去強求孩子在這所謂的關鍵期裏去接受知識呢?機械性地學習隻會讓孩子厭倦。《幼兒啟蒙》中講了一個實例:一名通過“溫室養育”法培養的男孩到了十幾歲,已經完全忘記小時候學過的東西了。如果你在這個“關鍵期”裏多與幼兒接觸、溝通,並創設具有刺激性的、舒適的環境,讓孩子通過實驗探索、認識世界,讓孩子學得開心,一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