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社會需求是成才的方向(3)(1 / 3)

這是已被眾人所接受的道理。既然你選擇了某個職業,或者說職業選擇了你,那就要立足崗位奮發有為。崗位是成才的舞台,是一個人施展才華、取得成就的場所。俗話說:“無誌之人常立誌,有誌之人立長誌。”一旦立誌,就要鍥而不舍,不要朝三暮四,見異思遷,要將有限的精力集中在一個確定的目標上,堅忍不拔,苦苦求索,直到成功。即使對自己第一次選擇的職業不十分滿意,也要冷靜地麵對現實、正視現實,仔細地去分析,自己是否好高騖遠,華而不實?人的第一次選擇並非是終生職業,但第一次,邁第一步卻很重要,給自己奠定什麼樣的基礎是很寶貴的。即使遭受挫折、失敗了,也要認真對待,從中得到教訓和經驗。成就大業,必須腳踏實地,紮紮實實幹事。大學畢業後到社會上工作,非常需要求實精神,要放下架子。不要以為自己懂得很多,其實,我們不會的東西更多。大學畢業僅僅是課堂學習結束,而社會大課堂的進入也需要嚴格的“考試”。大學畢業生在社會上仍是個“應考者”,這個考試雖然不以分數計算,但實際水準更難、更需要謙虛、頭腦清醒和腳踏實地。我們對得與失懷著過多的擔心,常常會陷入像盲人一樣的境地。多餘的擔心,困擾著我們的心境,使我們變得瞻前顧後,縮手縮腳。放下那些有形無形的精神包袱,實在是人生的一種睿智,一種明達。要學會求索,學會抓住機遇,也包括等待機遇。抓住機遇,亦需有適當的條件和土壤,好比種莊稼,春天要及時播種,不可錯過節氣;夏天鋤草要及時,但不能拔苗助長;秋天及時收獲,莊稼不可爛在地裏;冬天等待,不可強種。改革開放使每個人都獲得了機會,幾乎在同一時刻,競爭的發令槍響了,看誰能搶占好跑道,選準位置,奪取勝利。托爾斯泰說得好:一個人若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有熱情、有責任心的學生,一定會成功。丟掉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再幼稚地去尋求地球的支點,而是認真地實踐生命的義務。唯有生命的尊嚴,才是生活永恒的支點。

(四)自身修養與為人處世

人格的力量是無窮的,人格的修煉是一輩子的大事。有些事,有的人辦不成,而有的人就能辦成,這其中就有人格的力量。

一,要有自信心,有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生活中的挫折與磨難是永恒的,生活中不如意之事隨時可見,如家常便飯。所以,對於人生中遇到的困難與不幸,要學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加以處理。磨難是一筆財富,個人的成長是由不斷的挫折與磨難積累而成的。如果能認識到和做到這一點,既能樂觀地麵對生活中的種種失意和打擊,領悟到“吃苦是福”的深刻道理,也可以達到絕處逢生的境界。美國著名文學家海明威所著小說《老人與海》的主題思想是:“人可以被擊倒,但不可以被擊毀。”生活原本是美好的,關鍵看你怎樣去認識與發現。比如,同樣是半杯水,樂觀的人說杯子裏有一半是水,悲觀的人說杯子有一半是空的。其實,快樂是一種心態,怎樣使自己更快樂?不少人以為工作輕鬆、自由、自在能使人快樂,其實不然。社會學家的統計和研究表明:大部分人在空閑無聊的時候不是感到快樂,而是感到煩惱和不快;辛勤勞作的人,熱愛勞作的人,往往最快樂。一些在科學技術、商貿上有卓越成就的人,在回憶自己一生經曆時,常常覺得最快樂的時光是在艱苦工作的時候,而不是在獲得成就、榮譽、地位、財富的時候,也就是說,人們在清閑中有不少沉重,在勞苦中有諸多甘甜。

二,要勇挑重擔,樂於奉獻。奉獻精神總應該有,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那種堅持拿多少錢幹多少事的人,是百分之百的失敗者。人到無求品自高。做人應該豁達、超脫些,不去爭搶什麼、計較什麼,自然也就沒那麼多煩惱,沒那麼多勾心鬥角,就會活得輕鬆、坦然。懷著一顆平常心,沒那麼多私欲,心中無愧、踏實,保持那樣一份安寧,在功名利祿麵前也就能進退自如。

三,避免誇誇其談。下車伊始,不調查研究,就哇啦哇啦亂發議論,是不受人歡迎的。也許你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很容易發現存在的弊端、不足或者缺憾,而不假思索地發表一通“高見”,以顯示你的睿智與聰明。其實這樣做是失策,因為你在發表自己觀點的時候很容易犯主觀臆斷的毛病。看看我們的五官: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兩隻手,而唯獨一張嘴。上帝在創造人類的時候,明明是讓我們多看、多聽、多做而少說。魯迅先生說過:“急不擇言。”急的時候沒時間去想,說出來的話常常不合時宜,發表的看法可能會很幼稚。要加深表達能力的鍛煉,說出來的話要有水平、有分量、有價值,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和才識,同時給人一種信賴感,這很重要。

四,為人處世要坦蕩真誠。對人要誠實、誠懇,學會理解人、關心人。要寬容大度,即使別人虧待了你,也不要刻意記仇,坦然一笑,不存芥蒂。當然,“老實”絕不可能與“無用”聯在一起。老實不是“唯唯諾諾”,什麼都“好”,要在踏實、淳樸、厚道之中透出精明,就是人們所說的“大智若愚”吧。待人貴超然。在超然之中加入同情和真誠,不可八麵玲瓏,不可加入人事糾紛之中,不要背後說別人的是非,不要過分關心和談論別人的私事。要避免那種淺薄、乏味和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