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人生在世不稱意,不如自掛東南枝(1 / 2)

沒理會李偉的一驚一乍,張澤羽仔細觀察著港口和港口附近的建築、船隻。“剛才咱們過河口的時候,你注意到什麼沒有?”

“河口那地方有個城。”

“對,那應該就是西炮台。這說明北洋已經成軍了,現在的時間應該是晚於1888年。”此時舢板繞過濕地角,進入遼水河道,映入眼簾的千帆萬櫓桅檣林立的的繁忙景色。在一片中國硬帆中,幾艘體積“龐大”的輪船顯得格外紮眼,除了英國國旗,還有不少掛曰本國旗的。

“臥槽,怎麼這麼多曰本船,咱不會趕上甲午了吧?”

“這就不知道了,現在隻能確定是1888到1912年之間。不是,你咋還總是臥槽臥槽的?”

發現自己說順嘴了,李偉不好意思的說,“禿嚕嘴了,我不說了。”

舢板緩緩的駛到了港口,找了一處懸掛著英國國旗的碼頭,張澤羽和李偉上了岸。不遠處,一艘幾百噸的日本貨輪正在裝貨,苦力們正在將一麻袋一麻袋的貨物往船上運。李偉對張澤羽說,“看習慣了集裝箱和吊車,除了影視劇裏偶爾能看到以外,還真的很難想象出碼頭工人的辛苦。還真的是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啊。”

張澤羽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凝神不知道在思索什麼。李偉問張澤羽,“走麼?”張澤羽點頭,二人轉身離開碼頭,拐到了老街上,老街這時候雖然看起來比後世還老,但其實挺新的。街兩旁商賈鄰立,銀爐、藥鋪、油坊、燒鍋、飯館一家挨著一家,街市上更是人來車往,好不熱鬧。

李偉自言自語的說,“挺繁華的啊?有一種大城市的感覺。”他反正是看啥都新鮮,就在大街上這麼東瞧瞧,西看看,從西大廟一直溜達到清堆子,然後再順著後街溜達回來。不知不覺間,兩個小時過去了。這時候李偉有點餓了,就問張澤羽,“要不要找家飯館吃飯去?”讓他這麼一問,張澤羽也感覺餓了。拿出懷表來看了看時間,不知道大清這邊的準確時間是什麼時候,但是按照後世的時間,確實是到了飯點了。

中國人喜歡從眾,是全世界羊群效應最為明顯的群體,有沒有之一就不知道了。張澤羽聽說過一個笑話,說是西方人的書都是橫行的,讀者一邊看一邊搖頭,不知不覺間培養出了西方人的懷疑精神。而中國古代的書是豎行的,讀者一邊看一邊點頭,不知不覺間就培養出了中國人的盲從心裏。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能碰到這種事情出現,兩家並排挨著的早點攤,一家生意火爆。旁邊那家一個人都沒有,一大排空著的桌椅板凳。這時候你去吃早點,在兩邊都不用排隊的情況下你會選擇哪一家?

張澤羽他們現在也遇到了幾乎相同的情況,門對門的兩家飯館,一家招牌上就寫著倆字:“王記”,門口上邊掛著酒旗,下邊是個大籠屜,熱氣蒸騰的,不知道蒸的是包子還是饅頭,搭著白毛巾的夥計站在門口見人過來就說,“吃飯裏邊請。”

隔街對麵還有一家名叫“聚興湧”的酒樓,雖然沒上柵板,門窗都開著。可店裏一個客人都沒有,老板和倆夥計好像也一點也不愁似的,坐櫃台前邊一邊喝茶一邊聊天。再看門口掛的對聯,張澤羽差點笑噴了,左邊是“今逢四海為家日,且醉仙家白玉樓”,右邊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橫批是,“故人來否”

李偉看了也傻了,“讀著挺順口的,可這也不是一首詩裏的啊”

張澤羽小聲對他說,“五首詩詞裏各摘一句,這是古代版的《自掛東南枝》”

“我服了。就衝著這老板這麼噶咕(有趣),就他家吃了吧。”

“OKay,Let`s-go!”

張李二人剛一進門,老板就看見了,連忙對夥計說,“快去招呼客人。”

夥計連忙跑上來,“二位樓上請。”

李偉看了看張澤羽,“這樓下也沒人,咱就坐這得了。”

張澤羽搖頭,“No,upstairs。”

二人跟這夥計上了二樓。夥計未聞弦歌先知雅意,領著二人進了一間臨街的雅間,並打開窗戶。張澤羽一看,從這裏正好能俯瞰整條街道和大半個碼頭。很滿意的和李偉坐下。他沒言語,給了李偉一個眼神之後,望向窗外。

李偉知道,點菜這個活這是交給自己了,就問夥計,“你家拿手的什麼菜?”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