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著名的毛澤東頌歌(1 / 3)

最著名的毛澤東頌歌

廣角鏡

作者:張小芳

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您的光輝思想永遠照我心;春風最暖,毛主席最親,您的革命路線永遠指航程。您的功績比天高,您的恩情比海深,心中的太陽永不落,您永遠和我們心連心啊!您永遠和我們心連心啊!是您砸碎了鐵鎖鏈囉,奴隸翻身做主人。是您驅散了雲和霧啊,陽光普照大地換新春!是您開出了幸福泉囉,千秋萬代流不盡。是您開辟了金光道啊,我們堅定不移向前進!

當我們唱起《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這首歌時,毛主席偉大光輝的形象就映照在我們心中。這首歌唱出了人民對毛主席的無限敬仰和懷念。

唐山大地震餘震中創作

1976年是共和國曆史上最為悲痛的一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7月6日,朱德委員長與世長辭。7月28日,一場舉世震驚的大地震將唐山夷為一片廢墟,死難同胞達24萬。這一年,哀樂之聲在華夏大地此起彼伏,哭聲不絕與耳。9月9日下午4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萬分悲痛的心情對外宣布,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偉大導師毛澤東主席於當天淩晨0時10分在北京逝世。這一日,從熙熙攘攘的城市到空靜偏遠的鄉村,從懂事的孩童到白發蒼蒼的老人,眼淚如汪洋大海決堤。

撕心肺裂的哭喊撼不動主席的回歸,國家的命運牽動著億萬兒女的心,毛主席不在了,這突然而至的消息把全國人民都打蒙了,沒有了毛主席,我們怎麼辦?

海政歌舞團曲作家王錫仁在臨時用塑料布搭的防震棚裏,沉浸在主席逝世的悲痛中,為國家、為自己的命運躑躅、彷徨。他手裏捧著團裏詞作家付林剛寫好、交給他的一首懷念毛主席的歌詞,把身子湊到一閃一閃、忽明忽暗的蠟燭光下,想要借這微弱的火光看清稿子,奈何四角用繩子歪斜支撐著的低矮塑料棚四麵透風,一星燭光怎抵得住秋風秋雨!淅淅瀝瀝的雨水滴答滴答落在接水的盆裏、碗裏,敲在王錫仁的心坎上,好似海浪波濤震耳欲聾。王錫仁難以平靜自己翻江倒海的思緒,他拿起稿子、筆,開門朝團裏辦公樓走去。身後傳來妻子“你幹什麼去”的問話,王錫仁沒有停也沒有回頭。到了辦公室,他摸黑拉亮電燈,拉過一把椅子坐下,椅子上有沒有灰塵他看也沒看,把桌上的灰塵向四邊吹了吹,用手抹了抹,把稿子鋪上,點著手裏的香煙,舉在空中,凝視著香煙飄起一圈一圈的煙霧。此刻,他竭力讓自己紛亂的思緒平靜下來,眼睛集中在付林寫的稿子上,很快覺得自己進入了角色。付林的詞寫得很好。主席的辭世,就像自己家的老人走了,除了悲痛,更是思念。王錫仁覺得一定要把這種思念、感懷的意境表現出來。他決定拋棄“文化大革命”以來歌曲作品高、硬、尖的要求,要特別表現出一種柔情,絕不能是呐喊、狂呼。付林寫的詞太合自己的意了,自然平和。他忘了隨時讓樓塌地陷的餘震,旋律隨著眼淚流淌……第二天早晨,他走出大樓,迎著滿天朝霞,向人們捧出了《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的動人旋律。

海政歌舞團立即調集了全團的骨幹力量排這部合唱作品,排練後,先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音,再到中央電視台錄像,然後到八一電影製片廠拍了新聞紀錄片。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在天橋,當時緬懷、歌頌主席的作品,都是很悲痛,這首抒情的旋律從歌詞到曲調都自然平和、朗朗上口,樸實得就像說話一樣,一改歌曲唱起來硬、高的調子,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驚奇和喜悅。第一次聽到這樣柔美的旋律,觀眾都覺得隻有這首歌才能表達自己對毛主席的真情實感,大家長久地佇立原地,品味這首歌,覺得毛主席沒有走,就在我們身旁。

詞作家付林在回憶自己的這首“最得意之作”時說:“就想寫出一種毛主席還沒走,還活著的那種感覺。”歌曲不是要簡單、單純的去變現一種悲情、沉痛,而是想回歸一種對毛主席的熱愛和敬仰,這種真實感情的流露,是一種很平實很樸素的想法,他把自己對毛主席這種無限熱愛和敬仰之情寫了出來,完全摒棄語錄似的口號,所以,這首歌一出場就得到群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