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既包括做人的一些禮儀,也包括人們共同遵守的某些社會規範或紀律。為人處世要遵循一定的規矩。對孩子來說,規則就像是一棟房子的牆壁,它給生活一個界限及廣度。隻有當孩子知道什麼是合理的需求時,他才會覺得平靜而快樂。再好的教育方式,都沒有給孩子從小立規矩更給力。
沒有規矩的孩子,傷不起(1)
在我們身邊,常有一些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服從管教,站無站相,坐無坐相,一點規矩也沒有。也有一些當媽媽的,抱怨孩子的爸爸不好好管教孩子。但孩子的父母卻從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呢?
事實上,很多孩子之所以有不良行為,不聽話,是由於缺少規矩的約束。以下案例中的果果就是這樣的孩子。
果果5歲了,每天吃飯時,總是一邊吃一邊看電視,而且他總是習慣用手抓菜吃,一餐飯要吃一個多小時。果果的媽媽雖然很想讓果果改掉這個壞習慣,但果果的爸爸大強卻總是說:“孩子還小,由她去吧。”
這天,大強帶著果果去同事家做客,同事熱情地留他們父女吃飯。同事的孩子鬧鬧剛3歲,吃飯時,就自己坐在桌子邊,規規矩矩地吃飯,而果果呢,則是邊吃邊玩,而且把愛吃的菜全端到自己麵前,專挑愛吃的吃。
同事的孩子性格直爽,見此,脫口而出:“姐姐好沒規矩!”這讓愛麵子的大強感覺無地自容。
還好,此時愛人打來電話,他便借口有急事,趕緊帶著孩子踏上回家的行程了。但一路上,他一直在不停地想: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很沒規矩呢?
吃飯時不好好吃飯,而且專挑好吃的,在我們身邊,像果果一樣的孩子有很多,這些孩子都是沒規矩,即不守規矩。
什麼是規矩呢?簡單地說,規矩就是規則,指一定的標準、法則或習慣,規矩既包括做人的一些禮儀,也包括人們共同遵守的某些社會規範或紀律。
在生活中,為什麼一些孩子總是喜歡無理取鬧、一些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很衝動?這不是因為孩子感情豐富,而是他們缺少相應的規則約束,所以,在做事時,這些孩子沒有分寸,以至於總是不聽父母的話,這讓很多父母非常糾結。
當然,孩子沒規矩,所帶來的不隻這些不良後果,最重要的是,它還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不利影響。如果一個人在幼年時沒有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將會對其未來的發展形成障礙,給他人帶來諸多困擾與煩惱。
(1)孩子沒規矩,易養成不良生活習慣
對孩子來說,規矩就等於有規律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會觀察、思考和學習,會通過父母對自己的行為表現出的反應,來判斷“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他們喜歡熟悉的生活程序,重複性的、有規律的生活,這讓他們覺得有安全感,從而有利於逐漸形成習慣。
(2)沒規矩的孩子,多不懂禮貌
在一些公共場合,我們時常會見到一些孩子,他們不是大聲喧嘩、姿勢不端正,就是不懂禮讓、沒有禮貌;到別人家做客時,有一些孩子還總是亂翻主人的東西,這也是沒規矩的表現。如果一個孩子在別人家的表現尚且如此,那麼,他在自家時又該是怎樣“放肆”了。
(3)沒規矩的孩子,不能刻苦學習
可以說,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規矩的約束。如孩子坐在教室裏學習,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需要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用規則約束自己的行為。如果父母從小不給他立規矩,他可能難以守課堂紀律,難以好好坐著學習,從而影響學習成績。
(4)沒規矩的孩子,辨別是非能力差
爸爸如果不從小給孩子立規矩,其結果絕對不僅僅是孩子不懂事,孩子可能會對社會規則、規範公然挑釁與破壞,因為沒有規矩的孩子,多沒公德意識,不明是非,不了解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5)沒規矩的孩子自控力差
同時,這樣的孩子由於缺乏自我控製的能力,甚至還會失去理性,遇事總衝動,易在衝動下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這會讓孩子深受其害,也會對別人不利。
可以說,孩子之所以沒有規矩意識,甚至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爸爸沒有重視給孩子立應該立的規矩。
沒有規矩的孩子,傷不起(2)
由於現代社會中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多被家人寵愛得無法無天,很少有孩子形成規矩意識,特別是0~6歲的孩子,有很多小霸王、小公主,平時做事情一點規矩也沒有。
(1)吃飯沒規矩
現在的一些孩子吃飯時沒規矩,總掉飯粒;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飯吃;每次吃飯,碗中總剩下半碗飯;或不好好吃飯,一餐飯可以吃一個多小時……這在孩子的父母看來,是沒什麼的,但如果父母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就會讓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