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的智力終歸不如男孩。”這是許多大人(包括母親)的一貫看法;就連女孩本身,也存在著這種自卑心理。女孩子果真比不上男孩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一些心理學家對少年兒童進行智力測試,證明男孩子與女孩子在智力上本是沒有差別的。追根溯源,差別的產生,在於所受的教育和實踐的方法不同。舊的觀念幾千年來一直束縛著人們,“男尊女卑”給女性戴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女孩子的所作所為受到限製,好像他們隨時隨地都規規矩矩才算是女孩子,這就嚴重阻礙了女孩子的正常發展。有的家庭則把女孩子當“掌上明珠”,過分疼愛,百般遷就,使她們嬌氣十足,傲慢非常,實際上隻會給女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作為女孩的父母,應改變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堅信:女孩子並不比男孩子笨,人的智力並沒有因性別而有差異。積極培養女孩遠大的理想、寬廣的胸懷、開朗的性格、堅強的意誌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才是教子成功的關鍵。隻要女孩具備了上述素質和品德,同樣可以成為出類拔萃的人。
長期以來,人們以為是生理因素決定了女性的能力或智力不如男性。這種看法根深蒂固,但多數心理學研究和智力測量研究指出:第一,智力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概念,不能做簡單化理解。目前心理學上的智力概念是由語言、思維、記憶、感知、操作等多種特質組成的。第二,心理學研究表明,男女在智能和能力方麵表現出總體的平衡性,可以說男女智能是相當的,但男女在智能結構中的某些方麵有所不同。比如,在語言能力上,女性優於男性;在記憶方麵,男性比女性擅長意義和邏輯加工;在思維方麵,女性傾向形象思維,男性傾向抽象思維;在感知方麵,女性知覺速度快,男性反應速度快等。第三,所有的研究是在統計意義上得出的結論,或者說性別差異是男女平均水平的差異。所以,當我們麵對一個男孩或女孩時,我們不能根據其性別差異簡單判斷他就是擅長抽象思維或她就是擅長形象思維的,即不能將性別平均差異等同於個體差異。在上述三個基礎上,我們才能避免智力或能力方麵的性別歧視。
男女自然條件的不同,確實導致二者存在著一些差異,但絕不意味著女子的智力低於男人。女子青春期到來一般比男孩子早兩年左右,身體的迅速成長比男孩子早,心理發育也比男孩子早。有統計表明,智力的發展是隨著身體的發展而發展的,所以女孩的智力發展也比男孩早。再如,眼睛是頭腦最為重要的信息輸送渠道,一些資料介紹,人腦接收的信息80%是靠眼睛取得的。然而男性的辨色能力總體不如女子,男性色盲的人數比女性高10倍左右。有人對嬰兒觀察發現,嬰兒降生以後不久,女嬰就開始對某些聲音,特別是母親的聲音較為敏感,如果母親發出的聲音位置有所移動,女嬰很快就有反應,而男嬰則往往察覺不到這些變化。女孩5個月就能從相片上認識熟悉的人,而同樣大的男孩子卻很難做到。女孩子比男孩子說話早,掌握的詞彙也更豐富,女孩的語言表達能力比男孩更強。近年來,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省、市、地區的高考狀元是女生的消息,充分說明女子有著同樣發達的智力。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在有作為、有貢獻的科學家、政治家、企業家中男子比女子多呢?這是由於曆史條件、社會分工、觀念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女子從小活動範圍就受到限製,而男子可以到達更廣泛、更多的環境,使得男孩子的頭腦有更豐富的感性認識,了解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