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長來說,將孩子與他人的孩子進行比較是很自然並經常使用的激勵手段。提醒孩子別人有什麼樣出色的成績,可以有效地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使其努力向上。然而這樣做有沒有弊端呢?
蘭蘭和玲玲是表姐妹,兩個人經常在一起玩。快到春節了,學校剛一放假,玲玲就到大姨家來玩。這天大姨和玲玲在廚房裏聊起考試成績,玲玲很驕傲地告訴大姨,她除了科學是良,其餘的都是優,“你真是個好孩子,總是學習得那麼好。咦,我還沒看見蘭蘭的成績單。蘭蘭,你來一下。”其實蘭蘭已在樓梯上聽到了下麵的對話,躊躇著不願意出來。聽到媽媽喊她,不情願地走過來。“蘭蘭,這次考試考得怎麼樣?成績單在哪裏呢?”“在我房間裏。”蘭蘭很慢地回答。看著她無精打采的樣子,媽媽開始有些生氣了,“是不是又得了壞成績?去把成績單拿來,我要看一看。”單子拿來了,沒有一個優,大部分是及格。“你真讓我感到羞愧。”媽媽忍不住地大聲訓斥起來,“你的成績為什麼總這麼糟?玲玲總是得到好成績,你為什麼不能像她一樣,你的學習環境哪一點比她差?你就是太懶,總是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聽講,你是我們家的恥辱。回房間去好好想一想,再來跟我談。我不想看你這個樣子。”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在玲玲麵前受訓了,蘭蘭還是很下不了台,含著眼淚回到了房間。
這裏媽媽犯了幾個錯誤,對蘭蘭的教育十分不利。首先媽媽還沒能看到成績卡,就非常肯定地說蘭蘭一定得了壞成績,表明媽媽對蘭蘭一點信心都沒有。媽媽的態度使得蘭蘭完全放棄努力,認為自己永遠是一個失敗者;然後媽媽又說,她為蘭蘭感到慚愧,使得蘭蘭更加認為自己是一個毫無價值的孩子,在媽媽心目中沒有地位,不受喜愛,會變得情緒低落。最後媽媽又表揚了玲玲,並拿她與玲玲比較,使得蘭蘭對自己的能力更加懷疑。媽媽說希望蘭蘭能夠像玲玲,對蘭蘭來說,這簡直是一個不可能的目標。蘭蘭認為自己怎樣努力都不能使媽媽滿意,對她的自信心又加一道障礙。那麼媽媽是怎樣想的呢?媽媽或許以為她對蘭蘭的指責以及用使她感到羞愧的辦法可以產生一種刺激,好讓蘭蘭發奮起來,同時將她和玲玲相提並論以促成她們之間的競爭,以此來提高蘭蘭的學習成績。但是這種辦法對一個從小缺乏鼓勵,缺乏自信孩子,隻能使她感到更加的軟弱無力。
如果要想鼓勵蘭蘭,媽媽最好的辦法是不要再把她和玲玲做比較,任何此類比較都是有害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個性,因此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從他自己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做別的孩子的複製品。如果媽媽對蘭蘭本來就沒有太大信心,還要不時地表現出來,那麼實際上她是不可能幫助蘭蘭進步的。惟一有效的方法是將兩個孩子的進程分開,停止對姐妹兩人的成績做比較,並關注蘭蘭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讓蘭蘭明白無論她的學習成績如何,隻要她努力了,就是大家都疼愛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