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寬嚴相濟,矯正女孩任性的毛病(1 / 1)

孩子任性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於家長溺愛孩子,過分關心孩子的吃、穿、玩、樂,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父母心甘情願受孩子支配。有人形容這樣的情景:孩子一聲叫,家長排隊到。如此嬌慣的結果,使孩子盲目地認為自己高貴,天生就應該倍受照顧,凡事必然先想到“我”,極易養成自私、任性、孤僻等不良心理。另一種是有的孩子智力發展比較好,個性強,遇事有自己的主意;有的家長知識麵比較窄,對孩子正當的行為舉動不理解,甚至橫加阻止,孩子不服氣,形成任性的習慣。

弄清了孩子任性的原因,還要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管教。幫助孩子分辨是非,樹立良好的思想意識,是改變孩子任性的根本。一般說來,女孩的形象思維較好,考慮問題細致,很容易出現任性和不聽話的現象。如與同學們盲目攀比:在生活上同講究吃穿、花錢大手大腳的比,在學習上同成績較自己差的比;越是語文基礎好,就越愛好文學,越數學基礎不好,越對解題反感,沒有興趣,結果形成“瘸腿”等等。這些都是任性的表現。

父母對任性的女兒,應采取以下教育方法和措施:

(1)經常有意培養鍛煉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教育孩子把原來的“攀比”倒置過來,在學習上適當“矯枉過正”,多花點時間和精神力攻自己的弱項,把目標瞄準學習綜合成績拔尖的同學,家長隻進行適當的輔導,不包辦代替。

(2)利用成人的現身說法,讓孩子懂得什麼是真正的苦和甜。

(3)結合家庭的特點和學校製定的“校訓”,教育孩子自覺遵紀守章,增強紀律意識,明確“服從”的意義。

(4)經常設計召開“家庭會議”,家長帶頭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使孩子懂得勇於承認和改正缺點、錯誤是光榮的。

(5)“轉移目標”,掌握教育良機。即同孩子發生矛盾時,不要堅持要求孩子非得當時接受家長的批評和要求,不要在人多的場合進行處理;而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特點、心理狀態,采用靈活的方法,避此就彼,或轉移其注意力,或暫時讓其離開片刻,或持當時不理睬的態度,避免僵局發展。待孩子情緒平靜後,再對其講清道理,使其認識到固執任性是不能達到目的的,但這個時候家長的態度必須前後一致,使孩子無空可鑽。這樣反複多次以後,孩子自覺沒趣,家長也從中掌握了一定的規律,孩子“不聽話”的現象就自然減少了。

總之,教育孩子也算是個比較複雜的“係統工程”,要講究科學,不能急於求成。當然最主要的一是要靠家長“言傳身教”的表率作用,二是要靠家庭與學校的緊密聯係、配合,為把孩子培養成材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