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發脾氣,是現在女孩中比較常見的現象之一。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亂發脾氣是孩子意誌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現。其主要特征是:想要什麼就得給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甚至讓父母也無計可施。
(1)孩子亂發脾氣的原因
孩子亂發脾氣,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①父母對子女過度的疼愛,造成孩子的亂發脾氣
父母常常怕自己對獨生子女生活照顧不周到,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情緒,以致一切服從孩子的要求,甚至讓孩子支配父母的行為。他們處處為孩子著想,不讓孩子做他們應該做的事,讓孩子做他們自己喜歡做的事,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這種教養方式自然使孩子產生了一種心態,即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誰都管不了我。同時,由於孩子缺乏生活勞動習慣,並不了解做事情的困難,凡事都由著自己的性子幹。孩子從家長心目中的“小皇帝”變成了自我心中的“小皇帝”,這種亂發脾氣的性格使孩子不能接受外界的合理要求,影響了孩子正常性格的形成。
②父母的虛榮心促成了孩子的亂發脾氣
由於父母的虛榮心,總要使孩子在任何物質享受上超過別人。別人有的自己孩子要有,別人沒有的,自己孩子也要有。於是省吃儉用,給孩子買鋼琴、電子琴,即使自己的孩子沒興趣,也要滿足父母的虛榮心,但在不知不覺中使孩子出現了自高自大的心態,總以為自己高人一等,在家中不服父母管教,在學校不聽老師教導,形成了以“我”為中心,一切按“我”的意願去做,否則便會執拗起來的性格。
③父母的驕傲容易使孩子變得亂發脾氣
父母的驕傲影響著子女,使得孩子沒有一個探求知識的欲望,讓他們覺得任何時候,隻要自己提出要求便可以得到滿足。他們很難辨明是非,隻是以自我為中心行事,因而形成亂發脾氣的壞習慣。
(2)糾正孩子亂發脾氣的措施
孩子形成了亂發脾氣的壞習慣是父母所不希望的。孩子的亂發脾氣會影響他的知識獲得、人際交往等各方麵能力的發展,不利於其今後的成長。因此,一定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給予及時糾正:
①以正確的方法關心和愛護子女
父母疼愛子女是可以理解的,但應以孩子的正常發展為目的來關心和愛護他們。對孩子的關愛,不應隻局限於物質享受方麵,而要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以正確的觀念教育孩子。父母應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提高社交技能,從而養成良好的品格。父母也應當讓孩子去接觸社會,參與勞動,打破家庭封閉之門,讓孩子了解事情並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從而學會從多角度考慮問題。
②轉移法
當孩子出現亂發脾氣行為時,應利用當時的周圍環境,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被一些新鮮事物所吸引,使孩子放棄無理要求。
③把握一切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
父母要經常對孩子說:人的很多願望是無法實現的,有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控製自己的欲望。當孩子放棄了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時,父母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的心中產生一種愉快感,促使他產生更多的積極行為。
④獎懲矯正
當孩子固執亂發脾氣時,家長應立即指出他的錯誤,並對他的態度冷淡下來,不理睬他,直到孩子“軟”下來,再給他講道理。而當孩子有所進步,如同樣一件事,孩子在以前會亂發脾氣,現在不再亂發脾氣或亂發脾氣的程度減輕了,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希望孩子能繼續堅持下去。長此以往,孩子正確的行為得到鞏固,錯誤的行為會逐漸消除。
總之,父母一定要記住的就是:不要讓孩子感到亂發脾氣是有好處的,更不要急急忙忙向孩子妥協。要讓孩子知道亂發脾氣的孩子不會讓大家喜歡,亂發脾氣更不會有所收獲。這樣,孩子在亂發脾氣達不到目的的過程中,學會自我控製,從而逐漸克服亂發脾氣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