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紅這段時間老是和媽媽鬧別扭,她做事,如果母親看著不順眼,說她兩句,她就氣惱地頂嘴。她不願跟媽媽說話,不願跟媽媽一起吃飯,回家就躲進自己房間,不願見媽媽。媽媽感到很不理解,女兒這是怎麼啦?怎麼這樣對待她這個當媽的?
常言道:母女連心。母女的感情最親密。然而,有的母女卻像天生的冤家,見麵就要爭執、鬥氣,一件小事各執己見,會攪得全家雞犬不寧,想要化解卻找不到良方。
要化解母女問的不和,首先要了解雙方麵對問題的態度與真正的想法。
基本上,父母與子女感情不和睦,原因大多在於父母管教方法不當,因此,不妨先從以下幾方麵來了解自己的管教態度與想法:
(1)是否經常顯得情緒化、意氣用事
母親在處理問題時如果不夠成熟理智或極為暴躁不耐煩,孩子長期受母親的影響,性格也可能變得和母親一樣急躁,或是和母親截然相反,變得冷漠、不在乎。如果孩子是屬於前一種性格,母女便極易因情緒衝動而發生爭執;如果孩子是屬於後一種性格,那麼孩子便可能因反感、不願信服而故意和母親唱反調。
(2)對待兒女,是否有明顯的偏心現象
父母對子女不公平,最易令孩子感到傷心沮喪,甚至怨恨父母。雖然在父母眼裏孩子的個性不一樣,乖巧的程度不相同,管教方法自然也有所差別,但是就孩子的立場來看,他通常不會認為自己不好,也不覺得自己比其他手足不乖,所以當他發現父母對待他的態度和其他孩子不一樣時,可能就會怨怪起父母,而對父母抱著不合作的態度,或故意惹父母生氣以轉移父母的注意力。
(3)母親的管教方法是否正確
如果孩子一向依賴慣了,突然要她自力更生,孩子可能會覺得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是好。尤其母親如果沒有將她的用意與目的告訴孩子,孩子不了解真相,可能反而誤以為母親故意刁難她、不理睬她,而不願意乖乖順從母親的意思。
從上述這幾方麵,或許可以了解自己的問題在哪裏,並進而糾正自己管教上的缺失。
在女兒方麵,也應主動了解自己常和母親爭吵的原因,以及對母親的感受。如果有任何誤解母親的地方,一定要設法解開心中的結,或製造機會與母親多溝通、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