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匹狼 全渠道基因
封麵文章
作者:謝丹丹
★線上行業地位:第一名★上線年限:5年★2012年線上營收:1.5億元(七匹狼男裝)★年平均增長率:130%
傳統企業染指電商,看起來很美,背後卻是肅殺一片。
從2012年9月開始,李寧開始利用線下渠道推廣網上商城,線上的低價導致線下渠道的業績受到較大影響,經銷商苦不堪言。2013年1月,全國知名服裝品牌以純“暫停”了電商業務,網上旗艦店的衣服全部下架。以純稱:因線上、線下衝突嚴重,不得不暫停電商業務,將開發網絡專供品,以與線下以純產品相區隔。
不僅僅是李寧、以純,眾多“觸電”的傳統企業如今都麵臨著左手博右手的局麵。
但是,同樣在服裝行業,那些攻城掠地的成功者是怎樣做的?來自數據魔方的資料顯示,2012年“雙11”,七匹狼男裝實現了當天9300萬元的銷售額,成交商品數近41萬件,位列男裝排行榜第二。其業績背後的戰法讓很多人頗感好奇。
2013年4月,七匹狼董事長周少雄在一個電子商務峰會上談到:電商行業全渠道的融合趨勢會越來越明顯。走這條道路的自然也包括七匹狼。這不禁讓人想要一探七匹狼電商全渠道融合策略的究竟。
線上線下的互補之道
2012年“雙11”前夕,七匹狼電商早早著手備貨,但這時已經出現了麻煩。七匹狼預計銷售額為4000萬-5000萬元,但按行業慣例,備貨需要備到1億。然而電商可調配的貨為4000萬元左右,那麼不足的貨則需要從線下進行補充。除了總倉庫的存貨,其餘的貨還需要從線下直營分公司調。
而線下直營分公司都有考核指標,銷量、利潤均要達到一定的要求。怎樣讓它們主動讓貨呢?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利益分配上——電商渠道與線下直營分公司達成協議:同樣的貨品,通過電商渠道,不僅能保證其線下毛利,還能迅速出貨。這一承諾顯然擊中其要害,備貨大戰告捷。
“雙11”之際,雖然大獲全勝,但更麻煩的事情還在後麵,而且要解決這些麻煩也離不開線下的支持。
“雙11”過後,線上出現退換貨大潮。一時間不少商家的無條件退換貨政策紛紛“失靈”,成為當時天貓廣受詬病的大新聞。然而,七匹狼卻成功地抓住了這一體現線上服務質量的良機:不僅保證能線上退換貨,“雙11”的用戶還可升級為線下渠道的VIP客戶,享受到就近實體店進行退換貨的服務!
這一招讓諸多純電商企業徒喚奈何。而這一看似給線下實體店帶去麻煩的做法,實則將線上的用戶輸送給了線下門店,用退換貨的服務產生連帶銷售。如此,線下渠道又何樂而不為呢?這一舉兩得的做法,既更好地服務了消費者,又為線下帶去了實際利益。
而早在這之前,七匹狼已經著手打造一個打通線上、線下商品交易的平台。該平台允許線下經銷商把庫存信息發布到網上,並能借助網上渠道幫助其銷售。七匹狼借助該平台進行貨品的裁判和調度。未來,該平台還可進行多個倉庫之間貨品的調撥。原本電商隻有一個倉庫,但如果線下分銷商願意釋放出一部分庫存量,那這些貨品就可以就地折倉,即成為電商的分倉,全國的倉庫都可以進行匹配。
融合的核心即消費者
早在1997年,美國著名服裝品牌GAP就開始嚐試線上銷售。2009年,來自其旗下電商網站群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2億美元,占到公司銷售總額的8%。GAP很早就開始注重為顧客提供一套無縫整合並且始終一致的購物體驗。在GAP的線下實體店,不僅可以進行退換貨服務,還可為衣服免費做一些小修改,如調整褲長等服務。
可以看出,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對於消費者來說,無外乎是一種購買手段。獲得良好的購物體驗、隨時隨地享受到服務,這成為消費者是否選擇這個品牌的關鍵所在。而傳統品牌所需要做的,不再是糾結於內部線上、線下的相互掐架,而是要聯合線上、線下,共同麵對消費者,為其提供一致且最佳的購物體驗,從而贏得整個品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