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新主登基(1 / 2)

大理寺審理完張金榜一案後。牽扯的官員眾多,根據罪行輕重諸一而定有的滿門抄斬的,也有發配邊陲用不許回京的,總之這案件審理後;有人哭有人笑,也有人冒死行刺皇帝地。一根草錯綜複雜一動就要連出一大片,從張金榜家裏搜出的金銀和首飾,五兩馬車拉了足足一天;占國庫的三分之一。一件龍袍,一把龍椅和皇冠,這次真的玩的太大了。

賽狸貓唐露做證有功,等傷好了在護衛軍任護衛一職。

把張金榜一事,張貼布告公示與眾,一下子轟動了全國。下至普通老百姓,上至朝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老百姓個個讚歎不已,都說這個皇帝是個好皇帝,敢從朝中大臣下手;實在大快人心。皇帝傳旨把那八十幾個武林敗類秘密斬首了。人呀不要太貪了多少是夠呢?拿下了張金榜這隻是他的第一步計劃,下來開始招賢納士,以逍遙俠和文弱書生為表率,所有江湖中人,隻要你願意為朝廷辦事的來者不拒。對於那些在江湖上為非作歹的格殺勿論,這件事還是由逍遙俠和文弱書生去辦。隨時可以調動大內高手去鏟除江湖敗類,此事轟動了整個江湖。也有很多江湖高手自願投靠朝廷的,也有的人認為這是皇帝在玩手腕。同時也有人借機隱姓埋名的。

老百姓每戶不能低於五畝地,讓人人都有飯吃。這地要從朝中大臣和地方大小官員手裏出,有違背者削職為民。老百姓山呼萬歲萬萬歲,可這些大小官吏敢怒不敢言,隻好忍氣吞聲。

眾所周知這個皇帝讓人擁互愛待,一些隱姓埋名的江湖人士,也開始向朝廷靠攏。逍遙俠和文弱書生年歲已高,決定告老還鄉。盡管有些舍不得可他們確實也是年歲已高,隻好依他們去吧。皇帝賜他們免死金牌一塊,憑此牌可以隨時出入皇宮。這一走就是兩大家子,他們回到旋空洞隨意開點荒山,自耕自種夠吃喝就行。

也就是在他們走的那一年,老皇帝讓位太子登基。新皇帝做出了翻天地覆的大事,先殺害了朝廷裏的武林中人,後把百姓手中的地歸還給朝中大小官員。他早就看不慣先皇的所作所為,隻是出於無奈自己掌握不了朝中大權。這一來官員們對新皇帝的做法感激萬分,老百姓就慘了。一落千丈的百姓有人開始揭竿起義,有的背井離鄉妻離子散。可天下老鴰一般黑到哪裏都一樣,人們開始抱怨謾罵詛咒。越來越多的人自發的哄搶官府的糧倉,全國各地的奏折堆積成山,幾乎全是某某地百姓哄搶了糧倉,某某地有人造反。小皇帝整天焦頭爛額,不知所措。派出的軍隊這裏剛剛平息,那裏又起來了。老皇帝讓他恢複百姓的田地,民以食為本。他嘴裏答應心裏暗暗抱怨,如果不是你當初興出這妖蛾子,哪會有今天的局麵。逍遙俠和文弱書生接連三道奏折,皇帝連看都不看。他二人隻好上殿麵君,他不但不聽還收回了他倆的免死金牌。他二人走出午朝門長歎一聲,“這真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呀,這個敗國皇帝大明江山就要毀於他手。”兩個老人邊說邊罵,沒過多久靖遠縣出來一個隻怪他的農民起義軍首領。他不但帶領起義軍哄搶糧倉,還把庫銀分發給百姓。更甚的是殺了縣、知、州官員,勢力越來越大。隻怪他的身邊跟著一個軍師人送一號長壽老,此人雖然年紀已高確有勇有謀。排兵布陣樣樣精通,這二人治軍有方,所到之處百姓愛帶人民擁護。行軍打仗不可缺少的就是糧草,可沒人知道他們的糧草存在何處?隻要需要就有人有車,源源不斷的送來糧草。每打下一處他卻把所有糧食分給百姓,因此又得名妖王軍師。此時他們的人馬已有六萬有餘,靖遠縣周邊地區個個擊破。朝廷接連接到告急奏折不下去數,派去的精兵良將傷亡慘重,經常是全軍覆滅。朝中再也派不出更合適的人選了,朝廷隻好派人前去請逍遙俠,結果回來的人說逍遙俠自從那次麵均之後,回去就臥病在床已經奄奄一息了。皇帝無奈隻好再派人去請文弱書生,派出的人回來說,文弱書生自從麵君之後,瘋瘋癲癲整天隻說一句話官逼民反呀。他把所有的人都想到了,也想不出一個能領兵打仗的來。最後想到了逍遙俠的兒子,肖俊和文弱書生的兒子胡文傑。快馬加急有官兵來到旋空洞宣讀聖旨,二人接旨後和來人商量和父母告別後即刻動身。宣旨官答應兩人急忙進洞和父母叔嬸告別,逍遙俠和文弱書生把他倆叫到一起,囑咐道“帶兵打仗可不是鬧著玩地,你們什麼都不懂隻有和起義軍兵合一處。才是唯一的出路,大明朝氣數已盡沒有回天之力了。你們前腳走我們後腳就到,要和朝廷多要人馬。你們走吧一會宣旨官好崔了,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