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網電視誤入歧途(1 / 2)

互聯網電視誤入歧途

產業

自樂視推出互聯網電視以來,越來越多企業涉足這一領域,既有互聯網公司,也有傳統彩電企業旗下的子品牌,誰都想成為風口上的豬。然而,互聯網電視並不容易征服

今年的小米粉絲節上,小米電視售出3.86萬台,讓人為之一振。但在業內人士來看,有相當一部分被黃牛搶購走了,這些電視並沒有流到消費者手裏,而是流通到了線下渠道。小米電視依舊與預期有較大差距。

道阻且長

小米進軍互聯網電視市場,理論上有優勢——小米用戶多,粉絲黏性高,產品有性價比優勢。而絕大部分中國消費者對價格很敏感,業界一度對小米電視抱有極高的期待。以致有人認為,在強大的互聯網思維攻勢下,小米電視所到之處會寸草不生。

然而,小米電視與期待有不少差距,2013年銷量約10萬台,2014年也好不到哪裏去,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電視廠商智能電視銷量3110萬台,樂視為150萬台,小米隻有30萬台。

“小米粉絲忠誠度很高,公司網站流量大,再加上又是直銷模式,有成本優勢,按理說,小米去年應該賣300萬台電視,但為什麼隻賣了30萬台?”酷開董事長王誌國認為,這不僅是供應鏈的問題,還有其他問題,包括小米粉絲消費能力偏低,粉絲轉化率不高。

這也折射出電視行業遠比手機市場更複雜。小米手機的粉絲與小米電視並沒有發生交集,用戶轉化率低。

小米手機用戶較為年輕,偏低端,大部分未成家,購買手機是剛需,購買電視輪不到他們——得由他們爸媽做主。而中老年用戶對小米電視識別度不高,他們不會冒險買一款花哨的產品。

與純互聯網企業相比,傳統彩電企業也紛紛成立子品牌,搶食家庭娛樂市場,一再將價格拉低。KKTV K43八核智能電視是康佳和阿裏合作的結晶。這款43英寸彩電,采用阿裏雲YunOS操作係統,無論工藝和外觀都有不錯的表現,但它在天貓上售價僅為1899元。據業內人士透露,這款電視成本約2000元,每售出一台至少虧100元。

KKTV是康佳的子品牌,阿裏對K43每台補貼50元。但對KKTV來說,為了銷量,把價格打得很低,這種虧本買賣不可能持續下去。而且,對康佳也十分不利,難免會陷入左右互搏之境地。一旦消費者適應低價後,就會反噬品牌,跟小米一樣,隻有不斷靠低價高配的產品維持熱度。

“把價格拉下來,銷售馬上會起來,不管是哪家子公司,集團支持你,都是希望你至少盈虧平衡。”王誌國說,“先把品牌建立起來,然後再慢慢追求盈利,可一段時間之後,一定會發現窟窿越來越大。酷開去年也很痛苦,不降價沒銷量,低價賣則會虧損。時間越長,虧得越多,讓人喘不過氣來。”

大部分獨立子品牌難脫離母體公司,但酷開不一樣,4月1日獨立運作,所有決策權都在董事長王誌國和CEO林勁身上,公司有產品自主定價權。而在去年,酷開電視定價一定要先報告創維主管,他們還得跟營銷總部商量,最終決定價格是否合適。要想有闖蕩精神,就不能成為母公司的寄生蟲。

步入彎路

創維堪稱國內互聯網電視的“黃埔軍校”,向小米、樂視、海爾等互聯網電視品牌輸送了大量核心人才。小米副總裁戴青鬆(負責小米多看團隊電視產品供應鏈的搭建),曾任創維電視業務研發常務副總經理、創維酷開電視 CTO;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段有橋(負責愛奇藝互聯網電視),曾在創維工作多年。

創維酷開向其他企業輸出了大量的互聯網電視人才,業界也擔心,這麼多人才跳槽到競爭對手公司,會對酷開不利——他們會將創維的傳統精髓學會,再輔以自己獨到的互聯網基因,讓傳統彩電產業及其子品牌難以施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