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祭台(1 / 2)

在這一空間之中,一切都是靜悄悄的,沒有日月交替,不分白天黑夜,兩人根本不知到時間的流失,隻是沉浸在恢複之中。

誌遠內視丹田,發現自己的水屬性丹田並沒有因為之前的受傷和狂奔而出現問題,隻是在過度的真元消耗下顯得有點空虛,而金屬性丹田裏的烈火真元也沒有在作怪,占據了丹田的三分之一,大有與金屬性真元分庭抗禮之勢。

誌遠在內視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金屬性真元微微有消減之勢,但是在他仔細的觀察下,他又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自己的金屬性真元好像變得精純了許多。這讓他微微一陣驚愕,不過很快他就想清楚了其中的關節,這讓他也感覺到了因果的奧妙。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往往是共存的。之前的烈火真元,讓誌遠陷入了絕境之中,可是在他被收服之後,卻給誌遠帶來了一段機緣。

修真之人都知道,所謂突破就是質的變化,那是真元和心境在同時達到某一高度之後,產生的本質的飛躍。可是質的變化永遠是發生在量的突破的基礎上的,在每兩個境界之間,總是有一段漫長的時間在進行著真元的蓄積,這些蓄積的真元被精煉,被壓縮,最終讓它更加凝實,以便將真元的品質提高到下一個層麵去。

而誌遠現在得到的機緣就是這,五行相生,木生火者,木性溫暖,火伏其中,鑽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熱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山必長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陰之氣,潤燥流津,銷金亦為水,所以山石而從潤,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潤而能生,故水生木也。五行生生不息,故演化出世間萬物,成就了這一玄奧的天地之事。但是同時五行也存在著相克的道理,是因天地之性,眾勝寡,故水勝火;精勝堅,故火勝金;剛勝柔,故金勝木;專勝散,故木勝土;實勝虛,故土勝水。

陰陽五行,有無相生,其間多少造化凝結於其中,誌遠將烈火真元儲存於金屬性丹田之中,火克金,所以烈火真元時時刻刻在精著這金屬性真元。正所謂大浪淘沙始到金,在烈火真元炙烤之下的金屬性真元,還能夠存在於誌遠丹田之中的,那必定是無比的精純。著就相當於在潛移默化之中,誌遠體內的金屬性真元都在被精煉,被壓縮,這就讓誌遠可以少華許多功夫在精煉真元之上,那所帶來的便利與好處是不能估量的。

心境修煉在於頓悟,一招看破紅塵,就可以踏雲而去,雖然那隻是存在於產說之中的,但對於修真之人來說,與此相似的事情卻是常見的。有的人苦修十幾年,那隻幾十年,都無法看破本性,解開心裏的結,幾十年修為沒有寸進,這是修真界常有的。同樣有的也可能三五天就能夠看破本心,待到真元積累到一定地步之後,毫無懸念的破繭成蝶,這也就是許多佛道弟子經曆滾滾紅塵,曆練於世俗界的原因。

現在誌遠的真元時時刻刻都在純化,也就是說有可能他現在才煉神中期的修為,可是真元儲存量已經處於煉神後期了,也許更高。那麼他就可以將別人用來精煉真元的時間全部花在感悟上,同時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他的真元境界高了,也許就可以觸摸到更多的境界規律上去,這樣也有助於他的心境感悟。總之,別小看這僅僅的自動錘煉真元,那就相當於他在修煉之中比別人多了時間,多了感悟的來源,這不知道要羨煞多少人了。

誌遠在查看完丹田之後,稍微的放下了懸著的心,隻要丹田本源沒有出現問題,所有的傷就不會太難纏,畢竟修真之人一般的傷勢都是可以用真元來修複的。誌遠在檢查了丹田一番之後,就開始牽引著真元修複起其他的地方來。水屬性真元緩緩的流經過自己的奇經八脈,滋潤著受到損害的經脈,之所以選擇稍微弱小一些的水屬性真元,畢竟他的玄水冰魄屬性稍微的柔和一些,要是調動金性真元指不定會給已經受傷的經脈再帶來什麼損傷了。

真元一路運轉下來,都沒有遇到什麼難纏的事情,可是當他的真元快回到丹田時,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處的巨闕穴處卻遇到了阻礙。善於探學位的人都知道,任脈上、下二部皆無氣血傳至本穴,穴內氣血為來自胸腹上部的天部濕熱水氣,此氣因其熱,既不能升又不能降,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本穴如同巨大的空缺一般將外部的水汽聚集,故取名為巨闕。任脈、督脈那是修真之人最重要的兩條經脈,現在在此處收到了阻礙,可想而知,一定會對體內真元的運轉有著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