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 2)

很快,研究報告便出來了,這種生物很特別,除了雙眼之外,額頭上還有一個全黑的東西,如果切除後,它們的奈米蟲群護盾便會消失,據翻譯,俘虜稱之為意念之眼;這些外星生物的身體機能在人類的1.5倍左右,不過新陳代謝相較之稍慢(可以理解為反應慢,壽命長),組織細胞修複能力很強,如果不是損壞骨骼的傷口,小傷幾天,大傷數月就能完全複原,在各種惡劣環境中的生存能力也不弱,相比小強雖不及也相差不遠了;至於血液,由於不需要輸送氧氣,也並沒有含鐵元素,所以並不是紅色的,而是青藍之色,但科學家卻未將化驗的成分公布出來——難道,它們身體裏流的是硫酸銅?它們真正用來思考的地方,科學家們猜測則是心髒部位,這幫家夥的頭部內的大部分都是連接著意念之眼的未知器官,而心髒部位不僅跳動且生長含有類人腦灰質的器官。

雖然這支自稱伊亞斯族的遠征艦隊仍在攻城略地,把人類聯軍逼得節節敗退,但其推進的速度不免在人類的抵抗下漸漸慢下來。一個奮勇前進,另一個殊死抵抗,兩台開啟戰爭機器,就像兩個巨人在角裏一般,都在拚命爭取勝利的果實。

這場戰爭如同陷入泥沼,不管是進攻方還是防守者都是緩緩地移動,沒天都有數十萬的戰士在死去,如同絞肉。同時人類也發現了對方的弱點——人口太少,伊亞斯人要補充遠征艦隊的空缺位需要從遙遠的星係或者其他戰場上遠程傳送至三千秒差距旋臂戰場,所以對伊亞斯遠征艦隊來說,每一個戰士都是寶貴的;相反,人類作為防守的一方,處處都是基地,且在第二殖民時代是沒有計劃生育的(囧~),反而鼓勵多生,填補銀河係殖民各個地的人口空缺,通常一個黑人或棕色人種家庭會有十餘個孩子,二十餘個孩子的家庭也不是沒有,不用擔心沒錢養活,政府會養活他們的;至於黃色人種,一般會略少於前者,但因為一些在帝製國家會有一夫多妻的現象,那樣一個家庭的人數也不會輸於別色人種;而白人,一般隻有四到五個孩子,他們一向提倡優生——盡管這樣,白人的家庭成員數量也比地球時期增加了兩倍,可見各國政府對於多生的支持力度,連嘿咻都是為國出力了。

長達百年的角力中,人類漸漸扳回劣勢的局麵,而遠征艦隊則優勢盡失,如同蝗蟲般肆虐的人類遊擊艦隊,在已被侵占區大肆使壞,讓對方都不敢遷移自己的國民前來居住;而遠征艦隊的戰士供給也越來越困難,許多戰艦的光子炮位都是空著的,不然就是多位一人的情況。

當遠征艦隊十分艱難地行進到十分接近銀河係中心到達大小麥哲倫星係的時候,剛跳出次空間的遠征艦隊便遭到了人類聯軍的迎頭痛擊,無數埋伏在周圍隕星帶的戰艦衝了出來,給予了這支外星艦隊會滅性的打擊——這場戰鬥長達三天,可以想象,不眠不休連續作戰三是一場多麼殘酷的戰鬥,殘骸幾乎遍布了整個大小麥哲倫星域,給有人星球上帶來的感覺就是——天空中發生了整日的月食,而擁有泰伯利亞礦的天苑二和孤失七星域的爭奪尤為激烈,大部分的行星都基本表麵被轟擊了一遍,泰伯利亞礦脈也就此損毀。

為了防禦這個兩個對人類具有著不小象征意義的星座,可以說聯軍動員了所有兵力參戰,也恰到好處地吞噬了整個“舊力已盡,新力未生”的遠征艦隊!雖然全滅對方,人類也付出了3124億戰士的生命,幾乎是目前全人類四戰後近三分之一的兵力!傷殘者更不計其數。

伊亞斯戰敗後也沒啥聲響,估計是一下被吃掉了那麼多兵力,無法緩和過來。

人類失去了泰伯利亞晶礦礦脈,就等於喪失了空間折疊跳躍去未知區域的能力,也就是說人類不能再去銀河係外擴張領域了,等於人類從此被鎖在這個無形的大牢籠裏,不過基於目前銀河係大片大片的星域沒有開發或完全開發,人類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隨著泰伯利亞礦的消失,人類的遠距離征戰被打上了無限期延遲的標簽,雖然知道了伊亞斯人的大致位置,卻拿他們就是沒有什麼辦法。

這次大戰人類也是元氣大傷,整條三千秒差距旋臂幾乎都成了敵領區,經濟及工業基礎都有所損毀,完完全全地算是百廢待興了。

另外,五次世界大戰造成的的後果就是——民族大融合,各種各樣的血脈融合在一起,很多人的民族特征不再明顯,隻有名字能體現出此人究竟出自何源。當然也有一些前帝製國家的貴族試圖保持血統純正的,隻在貴族間通婚的就不算在內了。

此後,整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誰也不想違背民意,帶頭挑起戰爭,這一和平就和平了三千年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