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鄉鎮國有資產管理探討(1 / 2)

鄉鎮國有資產管理探討

理論與實踐

作者:李振東

【摘要】在國有資產管理的工作中,鄉鎮國有資產管理具有特殊及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十一五”時期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列為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在“十二五”規劃中又強調了加快社會注意新農村建設。鄉鎮國有資產具有龐大、分散的特點,在管理上具有較大難度。本文通過對鄉鎮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結合不同性質的國有資產探討了鄉鎮國有資產管理的改進意見。

【關鍵詞】鄉鎮國有資產 管理 評估

一、鄉鎮國有資產管理概述

國有資產就是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資源和財產,泛指國家所擁有的一切有形的無形的、具有價值的經濟資源。鄉鎮作為國家政府層級的末端,最為密切和廣泛的聯係著整個社會。鄉鎮國有資產一般包括著我國國有資產的三種類別:由國家對企業出資形成的經營性國有資產,由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等組織管理的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及由土地、森林、礦藏、水流、草原等組成的資源性國有資產。鄉鎮國有資產的管理由於各種因素的限製一直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在新形勢的背景下,伴隨著通過刺激消費帶動經濟增長以及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重點,又將鄉鎮發展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在這其中鄉鎮國有資產的管理又有著十分鮮明的象征意義。

二、鄉鎮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社會不斷進步的背景下,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鄉鎮的發展越來越快,各項事務的進行也越來越規範,與此同時,鄉鎮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也凸顯出來。由於受到曆史條件,利益衝突等多種因素的製約,國有資產流失、管理經營不善等問題一直伴隨著鄉鎮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

(一)土地資產流失嚴重

以土地為代表的資源性國有資產對於大多數的鄉鎮而言,是其管理的國有資產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在對土地使用及處置的問題上,鄉鎮對於土地資產的管理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土地資產流失嚴重。

1.土地處置不規範。體現在隨意改變土地性質、用途及隨意減免地價兩方麵。在項目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浪潮之下,鄉鎮一級的各種開發區項目也被陸續上馬,而在開發區征地的過程中擴大容積率、任意規劃等現象屢見不鮮,而且為了項目引進,在招商的過程中,各種優惠政策也不斷創新,減免地價、政府擔保等新時期的招商政策也與時俱進的演變。

2.土地規劃不合理。在經濟發展各項指標的規劃下,鄉鎮對於土地規劃沒有長久性,可持續科學發展的意識淡薄,每當有項目都胡亂開工,導致鄉鎮自身發展與項目進度嚴重不符,並且臨近鄉鎮之間的開發區項目也存在資源及消費群體的爭奪現象。

(二)資產管理經營不善

鄉鎮國有資產中,房屋和建築物占有很大比例,對於此項資產的管理,由於資產分散,加之資產受到地域等因素影響,優劣明顯,許多資產都找不到相關負責人。鄉鎮經營性國有資產雖然在全國鄉鎮資產中比率不高,但是對於大多數鄉鎮,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的鄉鎮而言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鄉鎮經營性國有資產主要體現為全民企業及鄉鎮集體企業中的國有經濟部分。鄉鎮經營性國有資產在管理上的“無序、鬆懈”,在經營的上無效率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普遍。在企業體現的國有資產中,有鄉鎮由於擔心資產被國家或上級政府收繳,直接將資產以低價轉移到集體或是個人手中,並且假借國家政策扶持的借口將資產轉移至利益相關者一方。

(三)資產缺乏有效監督

鄉鎮國有資產沒有直接的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對於國有資產的管理十分有限。對於土地等資源性資產而言,土地管理所的職能行使有限,特別在政府及其他單位的幹涉下對土地的一些評估處置不科學合理。在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的方麵,在2007年國家組織的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中,許多地方都有賬實不符的現象。而根據《會計法》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鄉鎮每年至少要對國有資產進行一次盤存。而且在冊的統計數據往往不夠齊全、詳細、變動體現不準確。而具體的監督的缺失主要來自兩個方麵,一個是內部監督即單位內部未建立日常監督製度,一個是外部監督即審計部門隻注重各單位的財務狀況,未有專門部門來監督鄉鎮資產管理和使用情況。

三、鄉鎮國有資產管理的改進

鄉鎮國有資產管理存在諸多問題,而進行分類的話問題主要來自意識、製度、監管幾個方麵。鄉鎮國有資產管理是一項係統的工程,不是簡單的措施就能一步實現的,要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增值既要涉及人的層麵,還要在製度建設和管理方式上進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