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1 / 2)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

企業論壇

作者:陳藝靈

【摘要】本文通過對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闡述,參照公司戰略分析方法從企業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和差距分析來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問題進行原因分析,為尋求企業融資的解決對策、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問題 融資環境

目前,中小企業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結構和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柱,在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拉動民間投資、帶動地區發展、緩解就業壓力、促進市場繁榮和社會穩定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而融資問題是最重要的問題,資金是企業設立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任何一個企業,為了形成生產能力、保證經營活動正常運行,必須擁有足夠的資金,因此了解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形成的原因變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直接融資渠道有限

企業直接的籌資方式主要有投入資本、發行股票、發行債券和商業信用等,在我國資本市場體係中,中小企業很難通過直接融資的方式獲得資金。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公開的債券發行、流通市場,股票市場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市場容量有限,現在雖然設立了中小企業板,但由於股票發行條件要求較高,中小企業經濟實力有限,因此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還是無法通過發行債券和公開募股的方式融資,直接融資渠道的有限性,直接減弱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

(二)融資成本和風險較高

中小企業從融資成本較低的直接融資渠道取得資金極為困難,民間融資成為中小企業獲得資金的重要渠道,民間融資一般的形式是向親戚、朋友借款或者從各種“錢莊”用較高的利率獲得貸款,融資成本很高。我國傳統的金融體係就是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服務對象而設計的,金融機構比較偏向大企業,中小企業資源占有量少,就是獲得金融機構的借款,大部分是短期借款,利息往往也比平均水平高幾個百分點,這使原本就實力不大的中小企業承擔了過高的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

(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不夠支持

如今我國社會環境快速更新和經濟體製的不完善,銀行、證券公司、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都不願意冒風險把資金投在一些中小企業身上,有些甚至規避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並沒有完全做到一路綠燈。據調查,目前我國有65.7%的中小企業資金來源主要依賴各種金融機構貸款,以銀行為媒介的間接融資成為中小企業尋求資金支持時的首選方式,而我國商業銀行在貸款目標的選定上,卻並沒有把中小企業作為主要對象,很多的中小企業在發展擴張的過程中很難得到來自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持。

二、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原因分析

(一)企業外部因素分析

1.社會經濟條件。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社會經濟結構和經濟體製的不完善,經濟狀況和宏觀經濟政策的不穩定,以及其他經濟條件的影響,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導致中小企業發展在其中保護的不夠。比如,往往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時,首先受到衝擊的是中小企業,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時,中小企業的有效需求仍然得不到滿足。國家應該完善經濟體製,加強改善社會經濟條件,提出一些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經濟政策。

2.信用擔保體製。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機製體製不健全,使得缺乏抵押物的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獲得資金支持,特別是高新技術的中小企業更有它的特殊性,比如,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軟件企業的淨資產大多偏低,而人力資源又都偏高,已成立的信用擔保機構中,大部分又存在行政色彩濃厚、注冊資本到位率低、運轉很不規範、擔保基金量小、協作銀行選擇困難等問題,再加上中介機構服務功能不到位和擔保公司實力不強,承擔很低的融資風險,使銀行不願把過高的信貸風險寄托於擔保公司,完成對中小企業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