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雙彙瘦肉精”事件看食品企業如何進行危機管理(1 / 2)

從“雙彙瘦肉精”事件看食品企業如何進行危機管理

企業論壇

作者:馬俊麗

【摘要】近幾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人民的財產安全和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也使一些知名企業精心塑造幾十年的聲譽和形象毀於一旦,甚至走向衰亡。本文以“雙彙瘦肉精事件”為例,研究了食品生產企業如何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從思想上重視食品危機的發生;如何建立完善的危機預警係統,把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危機事件發生時應如何妥善與合作商、消費者、政府和媒體進行溝通,避免危機進一步惡化;危機事件過後應如何更好的恢複企業信譽和生產。希望本文能對食品生產企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食品危機 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係統

2011年3月15日,我國的國家級媒體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報道了河南雙彙集團濟源公司收購屠宰喂養瘦肉精的“健美豬”的事件。後經調查,是由於雙彙濟源公司采購了注射“瘦肉精”的生豬作為生產原料,隨後雙彙集團發表致歉聲明同時責令濟源工廠停工自查,召回濟源雙彙在市場上流通的產品,在抽樣的46個樣品中,其中有6個被檢出“瘦肉精”。雙彙集團緊急召開全國經銷商視頻會議,以應對出現的下架危機,安撫處境非常艱難的供應商銷售商。集團71歲的董事長萬隆鞠躬道歉,並透露稱雙彙因“瘦肉精”事件直接經濟上損失超121億。

一、雙彙集團存在的問題

雙彙集團作為肉聯第一品牌,未能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國家農業部規定“瘦肉精”是禁用藥品,因其是對人體有害的常見物質,然而雙彙作為全國數一數二的食品大企業竟然不設置檢驗瘦肉精的程序,不經檢測的原料也如此不負責任“放心”的投入了生產。事情發生後,萬人大會中萬隆沒有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轉而向媒體大篇章的敘說雙彙損失了121個億,集團萬隆董事長不關心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卻隻在乎雙彙集團的盈利情況,極大地傷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同時,萬隆先生公開指出,生豬養殖過程中一直存在著不規範經營的現象,雙彙隻是在替整個行業代過而已,逃脫企業應盡的責任。由此可見,雙彙集團缺乏社會責任感和食品企業應有的擔當。

雙彙集團缺乏危機意識。雙彙宣稱“十八道檢驗,十八道放心”,但是全員沒有意識到有一場危機正潛伏在企業當中,最後陷入“瘦肉精事件”。顯然雙彙集團缺乏“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危機意識,缺乏應對危機的一整套管理體係和方法,沒有危機應急機製,缺乏應對危機係統的培訓和演練。如危機發生過程中,雙彙禁止員工接受采訪,接受采訪的職工卻輕描淡寫“銷售受了一點點影響”。萬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把責任推給養殖業,稱“源頭不在雙彙,而是養殖問題”。采購時,采購經理一人做出決策,與供應商搞個人合作關係,其他采購人員未能嚴格檢測;生產時,也未意識到瘦肉精會導致消費者惡心、嘔吐,甚至死亡。由此可見,雙彙集團的危機意識非常淡薄。

雙彙集團沒有對重大風險建立預警機製。其實早在2002年瘦肉精就已經被國家農業部作為禁用藥品,禁止將其添加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然而雙彙集團並沒有對其重視,在采購生產環節做嚴格的質量把關。而雨潤集團在2009年就曾發生過“瘦肉精門”事件,雙彙集團在2010年至2011年3月份之前,就已經出現過3例“瘦肉精”事件,但是集團並沒有將此事作為重要事項對待,認為隻是個例,不會出現大的危機。號稱有“18道檢驗”過程的雙彙集團此次竟然又被瘦肉精擊中,以至於出現大的公共危機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都是由於預警機製的欠缺所造成的。

二、雙彙集團應對“瘦肉精事件”的舉措

針對雙彙集團“瘦肉精事件”產生的原因,以下從五個方麵對雙彙集團的內部控製進行了分析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完善集團的危機管理製度,以期對雙彙集團甚至對類似的食品生產企業有所幫助,以達到保證產品治理的目的。

(一)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做有擔當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