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甸縣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調查(1 / 3)

尋甸縣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調查

專題調研

作者:中國人民銀行尋甸縣支行課題組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是一個集山區、農業、民族、貧困為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攻堅重點縣,地處昆明市東北部。全縣國土麵積3589平方公裏,實有耕地麵積49.24萬畝。轄14個鄉(鎮),174個村(居)委員會,總人口54.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9.52萬人,占91.1%,境內漢、回、彝、苗等16個民族和諧相處。少數民族人口12.5萬人,占人口總數的22.9%。

馬鈴薯是尋甸縣主要糧食經濟作物之一,是農村特別是高寒冷涼貧困地區農民口糧、經濟收入和畜牧飼料的主要來源。具有自然條件適宜、土地、勞動力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等特點,尋甸縣馬鈴薯主產區——六哨鄉,素有“天然冷庫”之稱,一年四季都有鮮馬鈴薯銷售。近年來,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市場向好的帶動下,尋甸縣馬鈴薯生產的優勢進一步凸顯。

一、尋甸縣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

(一)馬鈴薯種植麵積大、總量充足、鮮薯品質好

全縣種植麵積24萬畝,年總產鮮薯42萬噸,2012年實現產值5.63億元,占全縣GDP比重為9.89%。馬鈴薯產量占昆明市馬鈴薯總產量的半壁江山。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資源,馬鈴薯全年均可種植生產,一年可種4季馬鈴薯,即冬薯、早春薯、春薯、秋薯,其中冬薯5萬畝、早春薯2萬畝、春薯13萬畝、秋薯1萬畝。每年除三、四月份沒有鮮薯供應外,其餘月份都有鮮薯供應。僅春薯一季年可供應鮮薯6個月。鮮薯儲藏時間長,品質好,鮮薯近銷壟斷昆明及周邊市場,遠銷廣西、深圳和東南亞市場;建立10萬畝優質加工型馬鈴薯原料薯生產基地,為昆明“子弟”、“天使”、“上好佳”等土豆片生產廠家年可提供加工原料薯15萬噸以上。尋甸縣現已認證“六哨洋芋”、“雄甸馬鈴薯”、“甸沙馬鈴薯”三個品牌馬鈴薯綠色食品生產基地6萬畝,全縣實現無公害馬鈴薯生產基地整縣認證。

(二)良種繁育推廣體係健全,品種資源豐富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全縣建有組培室600平方米,冷庫800立方米,種薯倉庫1300平方米、種薯質檢室100平方米、加工廠房350平方米、農機庫100平方米、種薯晾曬棚500平方米,防蟲網室14000平方米,年繁殖原種能力達1000萬粒。同時在高海拔六哨、甸沙、仁德、功山、聯合等鄉鎮建立脫毒馬鈴薯良繁基地20000畝,其中:原種繁殖基地500畝,一級種繁殖基地4500畝,二、三級種繁殖基地15000畝,年繁殖各級合格種薯4萬多噸,保證各級良繁基地良性循環和20萬畝大麵積推廣用種。目前,該縣通過引進試驗培育示範,已經擁有國內外優良品種(品係)上百個,形成加工薯、菜用薯、特色薯三大類型,不僅滿足了全縣生產需要,還銷售到德宏等昆明周邊地區。該縣的馬鈴薯初步形成加工型和鮮食型兩類,其中:加工型10萬畝,用於薯片加工的有“合作88”、“愛德53”、“雲薯301”等品種,用於澱粉加工的有高澱粉品種“滇薯6號”、“雲薯201”、“麗薯7號”等品種;鮮食型9萬畝,品種為“威芋3號”、“合作88”、“宣薯2號”等。

(三)技術力量雄厚,技術服務隊伍穩定

雲南省現代農業馬鈴薯產業技術體係尋甸縣區域推廣站,有專業科技人員9人(高職3人,中職4人,初職2人)。項目區鄉村農技推廣體係健全,基礎條件有所改善,有專業技術人員36人,有豐富的基層農技推廣經驗,技術力量雄厚。縣、鄉、村農業科技推廣體係健全。尋甸作為省、市科研院校馬鈴薯試驗、示範研發基地,為當地馬鈴薯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在推廣種植上,該縣通過實施科技入戶、新型農民培訓工程計劃,做到了“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聯動到戶,技術指導到田,技術培訓到人;縣有技術專家,鄉有技術骨幹,村有技術能人”,在全縣形成了一支穩定的技術服務隊伍。在抓好技術指導和科技培訓的同時,該縣以“百畝核心攻關,千畝典型示範,萬畝輻射帶動”的形式,以六哨、甸沙、功山等鄉鎮為重點,開展大、小春馬鈴薯高產創建8片13.5萬畝。通過提高優質脫毒馬鈴薯良種覆蓋率、測土配方施肥及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高產創建示範區畝產鮮薯均在2500千克以上,比項目區曆年平均畝產增500千克,共計增加鮮薯6750萬千克,增加農民收入5400萬元。

(四)市場交易活躍,營銷網絡健全

隨著馬鈴薯產業不斷發展,市場營銷網絡不斷擴展。初步形成以六哨橫河交易市場為中心,擴展形成產地簡易臨時交易市場20餘個,專門從事馬鈴薯生產、經營公司兩家,馬鈴薯協會(合作社)15個,年銷售馬鈴薯種薯或商品薯500噸以上的大戶60餘戶,有260餘馬鈴薯經紀人,常年活躍在省內外市場。馬鈴薯上市季節,日收購鮮薯銷量上千噸。產品除暢銷昆明及周邊地州市場、加工企業,遠銷廣西、深圳、港、澳及東南亞地區。年銷鮮薯達30萬噸,產值3億元。縣內已建成年加工能力3.5萬噸鮮薯、年產能力5000噸精澱粉的“大甸食品有限公司”馬鈴薯加工企業,該企業注冊資本780萬元,投入價值500餘萬元的澱粉加工生產設備。

全縣初步形成了引、繁、推、加、銷,“基地+農戶+科技+公司企業+市場”為一體的馬鈴薯生產、流通體係。馬鈴薯產業化經營初見雛形。馬鈴薯正朝著“大、強、優”的方向發展,被列為全省優質馬鈴薯種薯基地縣和優質加工型馬鈴薯原料薯基地縣。

二、金融支持尋甸縣馬鈴薯產業情況

(一)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馬鈴薯產業情況

尋甸縣轄內銀行類金融機構有農發行、農行、建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5個;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數共有40個。農發行、建行、郵儲銀行網點都隻分布在城區,農行自網點收縮後,分布於鄉鎮的網點僅有2個。農村信用社在我縣共有27個營業網點,各鄉鎮均有網點,成為服務農村、農民的主力軍。因此在支持馬鈴薯產業的發展上,農村信用社“一枝獨秀”,除了向農戶發放貸款用於支持馬鈴薯種植、收購等外,還向馬鈴薯種植企業、馬鈴薯加工企業發放了貸款,支持馬鈴薯產業企業的發展。2012年末尋甸縣農村信用社投向馬鈴薯產業的貸款共計5200萬元,大力支持了馬鈴薯產業發展。

尋甸縣人民銀行在2010至2012年度分別向尋甸縣農村信用社發放支農再貸款0.4億元、4.8億元、4.4億元,為有效加大支農力度,引導擴大涉農信貸投放發揮積極作用。針對尋甸農業縣特點,農業經濟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土豆和烤煙為主,尋甸支行加強了對支農再貸款額度的調劑,間接支持了尋甸縣馬鈴薯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