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到絳城了(1 / 2)

楊小桃心中有底之後,便揚聲宣布,“既然有幸遇見,本宮也在此賦詩一首,你們也評鑒評鑒,本宮是不是一名草包。”

楊小桃話音一落,方才說她是草包的那名書生,恨不得挖個洞將自己挖起來,腦中不停的回響著一句話,她聽見了,她聽見了……

其他幾個有跟著評頭論足的人,連頭都不敢抬起來,這些文人士子,最看重的就是人品,在背後說人壞話,本來說就說了,但還讓當事人抓現行,實在是太丟人。

大家都對這幾個人投以同情的目光,得罪了郡主,這幾個人怕是仕途上沒有希望了……

“方才本宮大概看了下,諸位是以桂花為題賦詩居多,此時正值八月,也是菊花盛放的季節,本宮就不與諸位重複,以菊花為題即興賦詩一首吧。”楊小桃才不會承認,在她的記憶中,用桂花作為意象的詩,都是旨在寫靜,或者和禪意有關的,這樣要怎麼打他們的臉呢!?

一首唐代詩人黃巢的《不第後賦菊》,在楊小桃的筆下酣暢淋漓的書寫了出來。

以詩屁顛屁顛的拿起來看了一遍,眼睛綻放出亮晶晶的小星星,驕傲的遞給剛剛那個回答郡主話的書生。

徐真淳雙手接過,揚聲念道: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絳城,滿城盡帶黃金甲。”

“好詩!郡主的胸襟寬廣,我等方才出言不遜,是我等狹隘了。”一位剛剛有份說三道四的書生,羞愧的認錯。

按照現代人結合曆史背景解讀,這首詩是將菊花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比喻封建統治集團,形象地寫出農民革命領袖堅定的精神風貌,但放在現在的場合,怎麼解讀又是另一番含義了,這就是詩詞的奇妙之處。

楊小桃起身解釋道,“你等皆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未來的棟梁,就好比詩中的菊花,待你們如菊花一般璀璨奪目綻放之時,一定要將你們多年寒窗苦讀,學以致用。若是對什麼國家的政策、方案或者習俗不滿,屆時就用你們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它們,將絳城,將晉國變的更美好,本宮在絳城等你們。”

“是——!!!”

震耳欲聾的應聲讓楊小桃嚇了一跳,她隻是為了幫以詩順順氣,順便樹立一下郡主的形象而已,沒有想到這些年輕人一個個想打了雞血一樣。

不止她們,就連一向冷靜自持的紫菀,都被楊小桃說的心中激蕩,一臉崇拜的看向楊小桃。

更沒有想到的是,來年的科舉和武舉,靈州城的報考人數激增,並且前二百的進士名單裏,靈州人士就占了五分之一,創了有史以來的種種記錄。月桃郡主的這首詩,也被傳揚了出去,成為書生士子們心目中的偶像。

他們這樣,楊小桃怪不好意思的,邊走邊說,“回去先沐浴,然後吃些東西,餓死我了。”

幾個丫頭含笑對視了一眼,小姐害羞了。

第二日臨行前,劉伯舟果然帶著兒子和兒媳前來再次給楊小桃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