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如用生命揭開“南京大屠殺”真相
傳奇
作者:靳雯
今年12月13日是我國首個國家公祭日,這個日子越來越近了。曆史不能忘,有個人,也不能忘。她就是張純如。10年前,她用一把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消息傳來,震驚了美國文壇和華人世界。但她用生命撰寫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改變了西方世界長期遮蔽南京大屠殺這一曆史的現狀,讓全世界都看到了“南京暴行”的真相。
南京大屠殺話語的西方敘事 “我經常會夢見被日本兵追擊。”在寫下《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後,張純如這樣對著鏡頭說。
這是個出生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華裔女子,在南京大屠殺發生前,她的祖父在上海近郊太倉任縣長,協助國民黨軍隊打上海保衛戰;外祖父母在南京生活。因此,即便過去了數十年,這個出門說英文、進門講漢語的移民家庭,永遠少不了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話題。於是,在1994年12月,當張純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殺的黑白照片時,更是感到了無比的憤怒。在當時,大屠殺話語已經成為西方文化中的一個活躍部分,但可惜的是,西方電影界的“大屠殺”幾乎僅且僅指納粹對猶太人的作為。還沒有任何一部英文著作來向世界說明日本人的這一惡行。張純如決定自己做這件事。她開始奔波於各大圖書館,聯係中國南京的學者們。
兩年後,《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在美國出版。這本書一上市,在一個月內就打入美國最受重視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並被評為年度最受讀者喜愛的書籍。
張純如的文明追問 2004年的11月9日,張純如向自己頭部開了一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美聯社的報道中,這樣解釋張純如的死亡原因,“她在寫一本關於戰俘的書的過程中生病了,被送往醫院,在出院後,她繼續同憂鬱症作鬥爭,在她寫的一封信中,她請求人們記住生病以前的她,那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她……”
這位在27歲寫出《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和NBA體育明星姚明、著名鋼琴家郎朗一起被譽為當下美國最引入矚目的三位華人,然而在時隔九年後,年輕的女作家選擇用槍結束自己的生命。
三年後,大地電影及加拿大史維會多倫多分會投資一千萬,開始拍攝張純如的紀錄片。該片導演安妮·彼克不諱言地說:“曆史是沒有國界的,南京大屠殺是反人道的罪行,應該讓世界了解這段曆史,我們希望用鏡頭保存和傳播曆史真相。”
就像張純如曾經叩問過的一樣,“我認為記住這些故事很重要,它提醒我們,無論我們自以為有多文明,要讓我們毫不猶豫地互相殘殺是非常輕而易舉的。最後,我隻有一個問題,瘋狂何時結束?”
十年間,由華人王裕佳組織的“加拿大史維會”曆經周折,首次成功把日本侵華這段曆史“寫”進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中學曆史教科書中。她的好友葉鴻說,“她來這個世上,就是來表達一種真實的聲音。”事實上,南京大屠殺的確因張純如的介入而更詳細地為世界所知——她讓全世界看到了南京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