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當兩立
品事
作者:姬文殊
看電影電視劇常會看到:黑幫爭鬥,一方老大對另一方老大陰沉沉地放狠話:“從今日起,有我沒你,有你沒我,你我勢不兩立!”然後便是一場腥風血雨的火並。
“勢不兩立”這詞,典出《戰國策·楚策一》:“秦之所害於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意為敵對雙方不能同時存在,利益衝突不可調和。
堅持“勢不兩立”的雙方,想的都是“獨占鼇頭”。鼇就是鱉,一隻鱉頭的麵積能有多大?想站上來,就一定要把另一人推下去。地位隻能嬗遞,不容共享。這便是為何周都督吐血長歎“既生瑜,何生亮”——他認為自己已經被從鼇頭上推下去了。
然而在勢均力敵的雙方之間,真的不能、不該出現共存關係嗎?
生物界裏,狼和鹿絕對是血淋淋的“勢不兩立”。在美國阿拉斯加州某自然保護區,人們曾為了保護鹿群,殲滅了當地的狼群。一家獨大的鹿群卻未能從此繁榮昌盛,反而因為無憂無慮、飽食終日,導致體質衰弱,大批死亡。人們不得不再次從別處運來狼群,才令鹿群恢複生機。
先賢孟子亦曾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敵國外患,“國恒亡”!力量是在一場場戰鬥與廝殺中增長起來的,且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那些立於絕頂之上、獨孤求敗的人,隻能在茫然四顧中自我消磨。古龍小說中,武功天下第一的“天機棒”孫老先生,最後卻被排行第二的上官金虹擊敗殺死,原因正是他在頂峰呆得太久了,是那“天下第一”的位置打敗了他。
隻有不斷的角力競爭,憂患意識方能時刻敲響警鍾,帶來不斷的進步。來看看當代球壇兩位天王——梅西與C羅。C羅在英超曼聯隊效力時,單賽季最高進球數達到42粒,這已十分驚人,但當他轉會到西甲球隊皇馬,與另一天才梅西同處一個聯賽,狹路相逢,每輪比賽記者都會把他們擱在一起比較一番,在你爭我趕中,他和梅西都爆發出可怕的能量,接下來幾個賽季兩人的進球數不斷刷新進步:53、60、72……在這同時,其他聯賽的最佳射手進球數隻有三四十個。媒體驚呼:他們把彼此逼成了外星人!
商場上類似的例子更多: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寶馬與奔馳,沃爾瑪與家樂福,伊利與蒙牛……如今,幾乎在每個行業內都有兩強並立——連小孩子都知道,麥當勞和肯德基總是隔一條街,國美的隔壁就是蘇寧,它們就像情人一樣形影不離,以營造商圈效應,吸引更多顧客。而它們也都把對方視為最直接、最重要的對手,你推出新舉措,我就有新對策。當蒙牛崛起之際,老牌乳業伊利並未持打壓態度,反而把發展主題定為“雙贏和倍增”。而蒙牛創業之初推出的首個廣告語則是“向伊利學習,做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這是因為它們都深知共存+競爭才是壯大產業、壯大自身的必經之路,若是“並逐”變成“並吞”,“爭勝”勢必變成“爭亡”。
在生存舞台上,獨角戲最難唱,二人轉才討喜。兩大勢力,絕非不能兩立,關鍵要看兩方是否有心胸,放棄你死我活,選擇攜手共進。
勢當兩立,然後方可成絕代雙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