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大法無法
品藝
作者:孫方友
梁楷作為邊緣畫家,曾被元人貶斥為“粗惡無骨法”,在民國初年好像還沒有進入繪畫史,最起碼我看到的“中國繪畫史”上還沒有梁楷。直到梁楷的部 分作品漂流到日本,後在日本暗香浮動,逆流而來,中國理論家好像才聞到梁楷的墨香。固然如此,我相信直到現在,中國人中知梁楷者還是寥寥無幾。原因自然是 多方麵的,我個人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外來文化的入侵,以及民國時期的盲目複興,讓中國傳統文化給複興丟了。
偶遇《潑墨神仙圖》時,我已經年過不惑。當時我還沒寫筆記小說,卡弗的減筆主義小說還沒有進口過來,隻記得第一眼瞅到《潑墨神仙圖》,我被震撼 得久久無語。畫麵上的仙人除麵目、胸部用細筆構出神態外,其他部位皆用闊筆橫塗豎掃,筆筆酣暢,墨色淋漓。《潑墨神仙圖》是現存最早的一幅潑墨寫意人物 畫,是梁楷減筆主義的代表作。在梁楷之前,就包括北宋的文同、米沛、蘇軾。對繪畫的革新自覺,其實細究起來,技法上並沒有真正顛覆工筆畫的用筆傳統,屬小 異小變,而梁楷卻對傳統進行了徹底性的顛覆,無論是思維、技法,還是用墨和用紙,都進行了一次全盤的大換血。一幅僅有10筆之多的《潑墨神仙圖》,讓我們 看到這位從未留下任何理論著作的畫家,不但是一位真正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傑出的莊學專家,當然他更是一位天才的藝術家,因為他有觸類旁通的大智慧,通過技 法革新,將莊子的大自由主義思想揮灑得妙趣橫生。
《潑墨神仙圖》之所以能夠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境,就是作者突破了工筆畫小心翼翼的用筆傳統,給人一種全新的藝術視野。雖然在梁楷之 前,墨戲時尚已經在文人士大夫的筆端悄然流行,但是繪畫藝術上卻未“戲”出大風浪,直到梁楷,才將筆墨“戲”出顛覆乾坤的大動靜。可以說梁楷不是在作畫, 而是在用“技進乎於道”的大自由在潑墨,在狂潑與穩收之間,讓我們看到的是懸崖勒馬似的大膽和自由,是莊子自由精神在藝術上的真實再現,它已經不再是庖丁 解牛的神話,而是用墨把莊子的自由精神潑成了藝術現實,潑出了工筆畫永遠無法達到的大境界和大神韻,所以一問世就注定要成為中國繪畫史的裏程碑。
梁楷生活於13世紀初,祖籍山東東平,後流所於杭州,在南宋寧宗時期擔任過畫院待詔。在那個畫壇高手雲集之地,若沒有高人幾籌的真功夫,怕是難 在文人相輕的畫院裏留下“院人見其精妙之筆,無不敬服”的美談,皇帝也因其精湛的畫技賜他金帶,這在當時是最高的榮謄,但梁楷不知為何卻不接受,並把金帶 掛在院中,飄然而去,故被世人稱為“梁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