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戰爭(2 / 2)

華夏了解了所有情況後,開始寫此次實驗結果報告,概要如下:

一、小行星撞擊是一次攻擊事件。

二、有外星飛船停泊在太陽係,位置可能在火星。

三、有一艘外星飛艇降落地球,位置在斯瓦爾巴群島海域。

四、外星文明領先人類的是技術工藝,基礎科學部分並不具優越性,這很可能是他們沒有立刻展開強攻的原因。

五、外星文明在鯨魚身上做了手腳,具體目的不詳。

六、外星文明渴望得到那種晶石,目的不詳。

七、外星飛船應該已經發現機械蟲的情況,現在很可能在飛往地球的途中。

華夏作為中方主要代表參加了聯合國外太空防務委員會,他的報告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會議最後決定組建地球防衛軍,抵禦外星侵略。

果然不出華夏所料,一個月後,蟲形人的飛船到達地球軌道,不過隻有一艘,一場大戰不可避免。與此同時,太平洋海域出現了若幹鯨魚死亡事件,但並未發現其它異常,於是國際社會把重點放在了眼前的戰爭上。

首先投入戰場的是布置在近地軌道導彈基站,這些類似於太空站的武器係統是各大國為保護國土免遭攻擊的導彈防禦係統,現在成了對付外星侵略者的第一道防線。然而蟲形人的主要武器是激光炮,這種武器的主要優勢是反應快,因為激光以光速傳播,而導彈以音速運行,即使是20倍音速,在每秒30萬公裏的光速麵前也慢如蝸牛,所以結果可想而知。

蟲形人的飛船在外圍軌道,距離導彈基站3000公裏,世界各國的軌道站同時發起進攻,200多枚導彈齊發,對外星飛船展開集中式攻擊,然而在導彈升空後不到半分鍾就全部爆炸了,原因是遇到了激光網,蟲形人居然用激光束編織的網來攔截導彈,200枚帶有核彈頭導彈就這樣在太空中變成10平方公裏的光牆,而外星飛船毫毛無損。

緊接著,蟲形人用點射的方式很快擊毀了所有導彈基站,看來,即使是技術工藝的先進,其力量也是不可小覷的,戰爭一開局就朝著地球不利的方向發展。

外星飛船比華夏估計的還要大,成等腰三角形,麵積絕對超過十艘米尼茲航母的組合,它隻是靜靜地停在地球同步軌道上,然後派出蝦形飛艇對地球各大城市展開攻擊。這些飛艇的機動性要高出人類戰機好幾倍,與地球戰機展開空中格鬥甚至可以以一抵十。而大當量武器,比如核彈又無法對付這種高機動性的小目標,人類處在被動挨打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