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把捕捉饕餮蟲的任務交給了十四個機器人,包括十個核彈組機器人和四個動能武器組機器人。兩個身高1.5米的動能武器組小個子牽住繩子的兩端,拖著那個捕捉蟲子的“鍋爐”向著黑雲方向飛去,緊跟其後的是兩個背著滅火器的小個子機器人。滅火器在這裏的作用當然不是去滅火,而是利用噴出的高壓泡沫驅趕饕餮蟲,萬一饕餮蟲爬上“鍋爐”外壁,滅火器至少可以把那些貪吃的家夥清除。至於最後壓陣的十個核彈組大個子,這是最後的防線,也是最壞的打算。如果計劃失敗,就隻能用核彈繼續轟炸,就算把飛船上所有的核彈用完也要炸,否則老命沒了,留著這些身外之物有何用?
質量小就是靈活,這些機器人不論是機動性還是最大速度,都要遠遠超過飛船,動能武器組的小個子速度更快,最大飛行速度可以達到800公裏每秒,這個速度都快趕上了導彈了,這也是華夏派他們執行這項任務的原因。
兩個小個子機器人拖著“鍋爐”前行,後備人員緊緊跟上,6小時後十四個機器人已經非常接近饕餮蟲了,他們隻相聚不到1000公裏。對於廣闊無邊的太空來說,1000公裏隻相當於一根頭發絲的距離,但是要想捉到饕餮蟲,這個距離肯定不行,必須要進行零距離接觸。
機器人開始減速,等著貪吃者靠近,一個身背滅火器的小個子機器人趕上來推著“鍋爐”前進。“鍋爐”開口一端對著蟲潮方向,裏麵懸浮著一百多枚銀晃晃的子彈頭,這些子彈頭可都是優質金屬,味道一定比鍋爐好多了,一旦饕餮蟲衝進來吃這些美味的誘餌,就會被磁場陷阱鎖住。
距離在靠近,蟲潮已經掉頭追上來了,此時機器人的減速完成並且開始後退,他們要與饕餮蟲要保持若即若離的效果,兩者的速度差要小到一秒鍾幾厘米,就像烏龜爬一樣,因為太遠了接觸不到,太近了又有可能被蟲子一擁而上,咬壞了“籠子”。
背著滅火器的小個子機器人繼續推著“鍋爐”靠近蟲潮,另外兩個幫手牽著繩子,隻要有蟲子進入,就快速拉離現場,這是一項精細的活,急不來。
隨著誘餌的靠近,蟲潮邊緣的個體好像已經發現美味了,它們一下子衝過來,最起碼有數千個之多。但是,出乎華夏預料的是,這些蟲子好像餓壞了,饑不擇食,有幾個鑽進“鍋爐”吃起彈頭來,但是更多的圍住了鍋爐,附上去就是一陣猛啃。
通過機器人身上的傳感器,華夏總算看清楚了這些貪吃蟲的真麵目:它們全部呈球體,個頭隻有幾個厘米大小,球麵上很光滑,並沒有猙獰的毛刺或者凹凸。球體上唯一的缺口應該是嘴巴,一張一合的,好像還有牙齒,很細,仿佛銼刀上的齒。這張嘴巴幾乎占據了四分之一個球,正在緊鑼密鼓地啃著鍋爐的外表,就像食人魚圍著一具胖胖的屍體。
牽拉鍋爐的機器人加速後退,以最快速度離開現成,而推“鍋爐”的機器人則拿起滅火器噴頭對著麵上的蟲子狂噴,希望用氣壓把這些可惡的貪吃鬼衝刷幹淨。要是鍋爐被它們咬出了洞,那磁場陷阱將損壞,一切就前功盡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