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發展才是硬道理(1 / 2)

三大目標確定後,接下來就該行動了。

華夏估算了一下敵艦兵臨城下的時間:假如陌生者艦隊一直以5000公裏每秒的速度航行的話,那麼跨越6.3光年的漫漫鴻溝大概需要378年時間,保守起見(因為5000到底是不是敵方的額定速度,僅憑一周的觀察還不能絕對肯定),華夏以300年計,也就是說,留給華夏的發展時間最多隻有300年。

在這300年裏,華夏必須完成速度提升、超距通訊、防護罩等技術突破,如果三項中的任何一項缺失,華夏都將必敗無疑。即使三項都圓滿完成,華夏也沒有必勝的把握,這還要看敵方帶來了什麼殺手鐧,萬一又撿個什麼刀槍不入的“大家夥”帶過來,那華夏的處境就十分危險了。

一想起陌生者說漏嘴的那個“撿”字,華夏真的有點想笑,但這個笑是苦澀的:宇宙中怎麼會有這麼強大的武器可撿呢?!

華夏以前隻知道人多的地方有空易拉罐撿,商販聚集的地方硬幣撿,但從來沒聽說過哪個地方有大炮撿、有裝甲車撿的。如果一定要撿這種大家夥的話,除非到交戰過後的戰場上去,莫非這個電漿球是陌生者從某個遺留的星際戰場上撿來的?

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啊,更何況宇宙呢!不知道這個陌生者所在的文明在宇宙中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管它呢,還是不去猜這些自己無法控製的問題了,華夏像是自言自語:現在充分利用好這最後的300年發展科技才是正途。發展才是硬道理,其它的隻能聽天由命,如果自己盡力了,至少輸的時候不會那麼後悔,於是華夏把思想集中到生產和實驗上來。

由於生產和建設基本上隻是規模上的擴大,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這是華夏最容易完成的一項任務。

灰衛A的核彈工廠正在展開基礎設施建造,材料回收和設備維修工作也已經步入正軌。為了加快建設進度,華夏又轉運了500萬勞動者到灰衛Z,兩部分人馬將從內外軌開始建設,然後步步為營,紮紮實實向中軌的衛星推進,直至完全恢複26顆衛星的星際要塞之設施。

紅色行星區域,10個初級戰鬥型機器人生產基地已經建設了一半,金剛巨型機項目和新增加的動力基地也已經上馬。

一切安排得順風順水,各崗位步入正軌後,華夏把注意力轉到其它兩項目標上來。

雖然生產和建設大都是些單調的工作,比較簡單,但是由於數量龐大,(紅色行星區域滯留的勞動型機器人就有1000萬台,所以全部工作的話,光這一邊,華夏每秒鍾要處理的事情已經遠遠超過了1000萬件)即使是這些簡單的生產管理也消耗掉了華夏50%的腦力,而且還是和飛船巨型電腦聯通下的50%。幸虧灰衛要塞那邊有華夏的複製體在管理勞動細節,否者華夏一定會忙得腦袋發脹。

華夏餘下的一半腦力將專門用來研究防護罩和超距通訊技術。

防護罩是看的見摸的著的,必須一邊研究一邊試做樣機,這些樣機的體積可以做得很小,但也應該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為了盡快實現技術突破,華夏專門成立了“防護罩研發中心”,這個研發中心就設立在原先紅色行星上的科研中心裏。這裏聚集了5個技術好,經驗足的高端勞動型機器人,專門製造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