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友誼號(2 / 2)

之所以采用這樣的障眼法模擬自然環境,華夏也是沒有辦法。華夏是在無意間來到這裏的,根本不可能有地球上的動植物種子,當然也不可能準備地球生物的基因帶過來。趕巧,這些個音樂族人也是在不明不白的情況之下來到這裏,所以也不可能帶來她們星球上的生物樣本,所以華夏隻能用影像代替實物了。幸好,華夏現在的顯像技術比起地球時代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從佳音號上得到的單原子層全息顯像技術是一種全新的顯示技術,它不但具有比液晶顯示高出千百倍的清晰度,還可以實現動態成像。

所謂動態成像是指不但顯示器裏的圖像是“活的”,就連磁場控製下的電離後的原子也是“活的”,說的通俗一點就是顯示屏也可以自由變形、變化。

華夏知道,在地球時代任何顯示屏都是一塊固態的平麵,無論是顯像管電子屏還是液晶顯示屏都是鐵板一塊固定的,但是單原子層顯示屏不一樣,因為它是磁場控製之下的原子組成的,所以可以自由翻卷和扭動,這樣的好處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視頻的真實感。比如播放一段波浪衝擊海岸的視頻,當顯示器裏的無邊無際的海浪視頻和顯示器本身波浪般波動著翻滾著向觀眾撲麵而來的時候,觀看者會得到怎樣的逼真效果呢?與這種顯示效果相比,地球時代的3D4D大電影簡直就是皮影戲。不過除了動植物,其它的地貌結構都采用真材實料建造的,比如假山,泥地,湖泊以及湖中的水,這樣的“真假”配合就更加逼真了。

友誼號飛船花了整整十年時間才建造完成,從這之後,音樂族人就可以脫離牢籠般的回歸一號飛船了。友誼號飛船裏的自然風光雖然隻是影像,但是仿真效果簡直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所以和原先的飛船環境相比,友誼號內簡直可以說是天堂了。

聲雅和她的族人立刻搬進了友誼號裏,科普學校也搬了進去。一層是居住區,第二層是科研與教學區。

頭頂有冷熱可調的光源,它就是這裏的太陽,各種微縮版的自然風景就穿插在居住地和學校之間,給人的感覺,這裏不是飛船,倒像是一個山青水秀、綠樹成陰的自然村。

在建造友誼號居住型飛船的同時,行星D表麵的其它建造任務也一刻沒有停止過。另外,在這段時間之中,華夏和音樂族人也沒有停止過科技的研討與研究。

關於接下類的科研項目華夏列了一個清單,總的有以下幾大方麵:

一,\t飛船航速,也就是飛船動力技術。

二,\t武器係統,包括武器的種類和攻擊力。

三,\t飛船防禦力,包括材料科技和防護罩技術。

四,\t通訊技術。

五,\t計算機技術。

六,\t大一統理論。

七,\t關於粒子撞擊數據中質能不守恒現象的解釋。

八,\t其它技術。

這就是剛剛踏入三階文明的華夏已經明確的科研項目。華夏認為,隻要能夠讓這份清單中的前五項科技再上一個台階,那麼自己就可以進入三階高等文明的範疇,隻要到了三階高等,那麼距離三階巔峰就是多跨一步的事情了,而隻有達到了三階巔峰才有可能進入到四階文明。科學一環扣著一環,步步為營的,除非天上掉下屑餅來,否者自己研究的話隻能一步一步來,一個一個解決掉這些問題。於是在建設好了友誼號後,華夏的計算力又有了大量的盈餘,於是一個個研究項目迅速開展起來。

友誼號第二層不僅僅有學校,有教室,有各種類型的實驗室,還有研討室。

研討室是專門用來討論科研項目的,投影設備、視訊設備一應俱全。華夏大多數時間都是通過視頻通訊參與討論,聲雅她們則分坐會議桌兩旁。討論現場非常活躍,有時候還爭得麵紅耳赤,這樣的氛圍是華夏樂見其成的。實踐證明,這樣的研討形式效果很好,第一項科技突破就在一次討論中出現了眉目。

(注:華夏的大本營建在行星D上,上一章中打成行星C了。不影響劇情,知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