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核衰變技術(2 / 2)

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但是重要的有三項:發動機、防護罩和武器係統。華夏決定先從最最重要的下手。

在這三大項目中,由於發動機承擔著整艘飛船的能量供給,是其它所有功能模塊的應用基礎,所以發動機技術是所有項目的重中之重,於是華夏把更多的計算力分到了發動機的研發之中。

要開發更加高效的發動機,就需要首先解決能量供應問題。華夏現在采用的發動機雖然借鑒了佳音號和利牙文明的飛船技術,相比當初可謂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從能量利用方式來講,仍然屬於核聚變技術。

核聚變技術根據利用效率的高低,分別屬於二、三階文明的標誌性技術。現在華夏既然從量子生命體那裏得到了大一統方程,那麼就有了開發新能量利用方式的理論基礎。

華夏知道,核聚變之所以能夠放出巨大的能量,是因為極端高溫高壓提升了原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以至於使原子核克服電磁斥力劇烈碰撞而聚合成新的原子核,同時放出大量能量。但是這種能量釋放有個極限,一般也就百分之十二左右,現在華夏所用發動機的質能轉換效率就是百分之十二,在這個效率下,可以實現飛船每秒三萬公裏的最佳航速。

當然,如果繼續增加苛刻的輔助條件,核聚變效率也不是一點挖掘的空間都沒有,但是百分之二十是絕對到頭了,因為在這個效率要求下,燃料已經聚變到了鐵,要知道鐵聚變是要吸熱的,所以鐵是核聚變的盡頭。或許三階高等文明能夠讓燃料全部聚變到鐵,反正華夏現在技術還無法做到百分之二十。

不過現在華夏已經不需要做到這一點了,因為華夏現在得到了大一統公式。有了大一統力學方程式,華夏將可以把核聚變技術與核衰變技術結合起來,開發出質能效率非常高的能量獲取方式,理論上甚至可以達到百分之百,也就是說,所有質量完全轉化成能量,這是堪比正反物質湮滅的質能效率。

華夏知道,原子內部是原子核和電子,原子核內部是質子和中子,質子或者中子內部是誇克。原子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是因為原子內部三種力的平衡。這三種力分別是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其中電磁力是斥力,其它兩個力是引力。

現在,華夏完全可以利用大一統公式中的各種力之間的關係,通過某種裝置把一部分強相互作用力轉化成電磁力,那麼原子中的粒子將會擴散開來,這樣的結果將導致原子解體,成為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在自發作用下會組合成宇宙中最基本的元素氫或者氫的同位素,就像宇宙大爆炸初期那樣,然後再利用這些氫或者氫的同位素進行核聚變反應。最關鍵的是,這個過程是可以重複進行的,也可以衰變過程和聚變過程交替進行,這樣就可無限製地反應下去,直到把燃料全部轉化成能量。

核衰變與核聚變技術的交替使用,可以獲得巨大的能量來源,而且燃料不受限製,因為在大一統衰變方式下,任何元素都可以衰變成氫元素,然後進行核聚變,直到質量消耗完畢。

這項技術為華夏高端發動機的製造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但是如今的華夏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常規發動機的製造了。

常規發動當然要製造,這是為了滿足常規航行需要,但是另一種全新的發動機——曲率發動機也被提上了日程。

時間不等人呐,華夏必須拿出十二分精力和時間賽跑。一百年,隻要一百年時間牢籠就會合並,那個量子生命體就會死去,如果華夏能在一百年之內研發出曲率發動機,那無疑生存的機會要大一些,畢竟在曲率航行中,三維宇宙不可見。所以華夏下定決心要在一百年之內製造出曲率發動機,到時候實在不行就逃跑。

不過要把理論變成現實,還是非常非常困難的,有時甚至比發現理論更加困難。例如核聚變理論的發現花了半個世紀,可是從核聚變到可控核聚變,半個世紀過去了,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依然沒有突破。又比如蟲洞,理論上可行,但是要變成現實,不要說幾個世紀,就算是幾百個世紀,能不能實現都是個問題。

從理論到應用很困難,但是對於發動機,華夏卻不覺得困難,因為華夏有引力炸彈這個活生生的實物擺在麵前作參考。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