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挖了妓女的墳(1 / 2)

山路廢棄多年,崎嶇難行,而且前日裏連降暴雨,腳下的土地更是泥濘不堪。二叔一行人都不是登山客,來此地又行色匆忙。再加上荒村位於山坳之中,距離還不近,小猴子估算了一下,從下車到入村起碼還有十幾公裏路。

這十幾公裏路說長不長說短走起路可夠嗆,如果是平坦的柏油馬路,這十幾公裏估計夠腿腳慢的人走大半天。況且這可是山路,還是荒廢多時的山路,估計一時半會是走不到的。

按照小猴子的說法,以眾人目前的速度,天黑前能進村安營紮寨就不錯了。走了大半天,紙爺看二叔的臉色是在是太難看了,於是不顧二叔反對,要求停下來休息一下。

小猴子手腳麻利,拿出一些餅幹和礦泉水,分給幾人。四個人圍著一棵大樹就坐了下來,此刻小猴子突然開口詢問道:“二爺有件事我很好奇,當初你們為何會來此處?”

二叔也挺喜歡小猴子這小夥子,直腸子,心眼好。況且都是一些陳年舊事,也不打算隱瞞,於是開口說出了一段,陳年往事。

那時候的二叔也剛剛出世,在爺爺的調教下,二叔也算是學有一身本事。那時候的二叔性格跳脫,自由隨性。對於出世曆練的事情並不上心,心中琢磨著找個地方混幾個月,然後就回去交差。

可是就他這吊兒郎當好吃懶做的態度,誰又肯做冤大頭好吃好喝的收留二叔呢。不過這世道有些事兒,很難說的清楚。二叔有一日在街上閑逛,正巧遇到月十五,廟會。

閑來無事,二叔順著擁擠的人群就打算去寺廟中逛一逛。雖然自古都有僧道不同路的說法,但是這點約束,二叔怎麼可能放在心上。進了寺廟正殿之後,隨便這麼一觀瞧,好家夥,這寺廟建造的頗為壯觀。

麵前擺著三尊高大的鎏金佛像,中間的釋迦摩尼佛,最為高大,雖然佛像盤腿打坐,但高度依然超過五米。佛像雕刻的技法高超,使得這尊佛像遠遠看來威嚴肅穆,但如果跪在佛像正下方,朝上看去。

因為角度的關係,會發現這佛像嘴角微微翹起,眼角也出現一絲幅度。整個感覺馬上就從威嚴肅穆變的和藹可親,這雕刻技術可謂鬼斧神工,不得了。二叔也是個懂行之人,一看就發現了這點,頓時就來了興趣。

顧不上他人好奇的表情,圍著佛像就轉悠開了,左看看右看看,臉上帶著嬉皮笑臉的表情。一點都看不出是來虔誠禮佛的,這下寺廟中的一些僧侶有些不樂意了,心說這家夥不是來找茬的吧。

其中一個渣須大和尚,卷起袖子就打算教訓一下這吊兒郎當的家夥。還沒等他動手,就被人擋住了,渣須大和尚起初還有些不樂意。轉頭一看,頓時換上了一副恭謹的表情,來人不是別人,正是這座寺廟的主持方丈。

就在二叔看的頗有興致的時候,一個小和尚走了過來,拉了一下二叔的袖子,道:“阿彌陀佛,這位施主我們方丈有請,希望施主入後院禪房一續,和杯清茶,解解暑氣。”

二叔摸了摸下巴上的胡渣,也沒拒絕,跟著小和尚就來到了寺廟的後院,最當中的一間禪房。推門而入,一股清香的茶香撲鼻而來,令人神清氣爽。

二叔哽咽了一下,道了聲:“好茶。”此刻便聽聞禪房的屏風後麵,傳來了一個爽朗的笑聲道:“大師的客人果然都是高雅之輩,居然懂茶道,這位先生請過來一品。”

二叔有些納悶,這禪房內怎麼還有另一個人,不過也沒有放在心上,繞過屏風。看到兩個人席地而坐。其中一個年近花甲,臉上滿是皺紋,留著白眉白須的老和尚,靜靜的坐著。在老和尚旁邊,也坐著一人,此人打扮極為考究,一身西裝革履那都是標準的洋貨,而且一看就知道是高檔貨。

在二叔出道的年代,差不多正是八十年代,一個改革開放的年代。人們如同從鳥籠中放出去的鳥一樣,如饑似渴的吸收新鮮事物。

所以這幅打扮的人也並不少見,於是二叔也沒在意,一掃而過便不多看。從容不迫的走到茶幾前,也盤腿坐下,擺出了一副道家的風範。

外行人看不出來,但是老方丈可是見過世麵的人,一眼便瞧出了二叔是道家中人。於是禮貌的對二叔行了一個佛禮道:“阿彌陀佛,老衲見施主本以為是同道中人……”

老方丈還沒說完,二叔就很不禮貌的打斷道:“大師真是客氣了,殊途同歸罷了。”老方丈微微一愣,接著微笑了起來,道:“阿彌陀佛,是老衲目光短淺了,施主是有大智慧之人,如同我佛濟公,不走尋常路。”

二叔不願意和老方丈辯論佛禮,贏了納就掃了對付的麵子,如果輸了又丟了自己的麵子。自己就是來逛逛,可不是來砸場子的,這老和尚不會是誤會了吧。

於是自顧自的端起一杯茶,抿了一口道:“好茶,真不錯。”那個西裝男子也是及有分寸之人,馬上看出了二叔的用意,於是開口道:“先生好品味,這可是上好的西湖龍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