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悲催”半年

最近,飽受股市“折騰”的幾位朋友總算消停了,不再追著問股市怎麼樣,哪隻股票有希望,是該將套牢的錢轉出來,還是繼續拿著?他們一致采取按兵不動,套進去的錢就先套著,攥著的錢就想方設法找出路。

上半年股市“不給力”,可謂路人皆知。據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7成股民的炒股戰績以“虧損”宣告終結,其中32%的股民虧損在10%至30%之間,近16%的股民虧損在30%至50%之間,12%的股民虧損在10%左右,還有近8%的股民虧損超過了50%。

而基金也深受其害,約有超過七成的基金沒能實現正收益,除了貨幣基金外,各類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上半年均告負。“一片綠”基本上成了上半年基金最顯著的特點,“排行就是比誰虧得少”,一哥們的話經典之極!

在高通脹下,拿錢找出路成了上半年的一大景觀。有兩位朋友迷上了銀行理財,各家銀行打聽新產品,哪隻產品收益高,年化收益率從3%到4%,甚至5%、7%的產品都拿過。時常打來電話,言語中透著歡喜。但最近“哥倆”也煩了,因為產品多為短期,甚至三兩天的都有,隻有幾天的收益太不“過癮”,“不夠折騰的”。

也有炒房的朋友,“前幾年很吃香,這兩年也不行了”,其他人的評價非常中肯。最近聽說有放高利貸的,錢是賺了不少,可後來遭遇的,就像貴刊上期封麵文章中所言——“結果那主扛不住——跑了,人財兩空。”

這上半年,是夠“悲催”的!

投資虧,但在高達5.5%的通脹率下,不投資更是“眼睜睜”地虧!常言道: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然而,在目前這種“悲催”的市場行情下,也隻能“富貴險中求”了。

杭州 劉元

讀者來信

各位編輯,大家好!

我是貴刊的一名忠實讀者,跟讀了很多期,發現這期雜誌有了新變化,資訊欄目增加了排行榜,欄目進行了微調,設計也有了很多變化,有不小的進步。但是,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冒昧指出:一是排行榜設計有點兒單調了,二是有些軟文在欄目內感覺好突兀。

石家莊 趙早

謝謝趙早的關注和評價,更感謝您給我們指出了一些問題。如您所言,我們在資訊裏推出了排行榜,初次嚐試,無論在內容還是在設計方麵都存在一些不足,我們一定會改進。關於軟文的問題,給您帶來閱讀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我們會進行調整,下一步也會盡量減少這類文章,謝謝!

《金融理財》編輯部

去年底訂的《金融理財》,從今年初到現在連續看了五期,《一切都是一個輪回》,這篇文章很耐看,也讓我很有感觸。其中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 亞當斯的話給人印象深刻,“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因此我的兒子們能夠學習數學和哲學”。像我們現在正處在財富積累的階段,隻有打好經濟基礎,才能讓下一代更多地享受生活,無論是研究藝術還是哲學,總之是提高精神生活的消費和享受,“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老祖宗果然給力!

西安 劉先生

謝謝劉先生,這篇文章的確讀來讓人深有感觸,賺錢的快感轉瞬即逝,更高的追求一個接著一個,恰如驢子眼前的蘿卜,一切都是一個輪回。對財富的追求並不等於對幸福的追求,這也讓我們想起上期推薦的一本書——《有錢就幸福嗎?》,另外,阿倫阿貝的《賺多少才夠》,都值得一看。《金融理財》編輯部

勘誤聲明

1、P15,資訊欄目眉標,應為“出鏡”。

2、P26,觀察欄目眉標,英文應為“OBSERVATION”。

來信請寄: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大街210號西華經典B座1908室《金融理財》雜誌社

郵政編碼:100053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