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民間更多地持有外彙(1 / 1)

觀點

作者:葉檀

人民幣彙率必須堅定改革決心,但前提是,我國的基礎貨幣發行是以實體經濟、CPI為基礎,而不是以外彙占款為基礎。與此同時,我國的貿易順差成本與收益必須真實,以免人民幣在虛假的繁榮中不斷上升。

6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彙率中間價報6.4683,小幅微升7個基點,連續四個交易日創出彙改重啟以來的新高。雖然6月23日,人民幣對美元彙率中間價報6.4736,與上一交易日相比下跌53個基點。但彙改重啟一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超5%,自2005年彙改以來,升值25%以上。人民幣兌美元走勢圖非常清晰地顯示,除了全球金融危機,人民幣與美元掛鉤,彙率波瀾不驚,而第一次彙改與二次彙改迄今,月K線幾乎全部處於單邊上升行情。

市場預期過於明確是可怕的,將會完成自我實現的循環。無論內外資都願意持有人民幣,靜候人民幣升值與加息的雙重利好落地,這將導致人民幣供求失衡,推動人民幣彙率進一步上升。

從2010年至今,人民幣貿易結算總額超過1萬億人民幣,其中主體部分是進口貿易結算,指內地企業用人民幣替代美元支付進口,根據多方麵的研究報告和調查,人民幣貿易結算的80%-90%是進口貿易結算,以此推算,內地企業用人民幣替代美元支付進口的金額大概為8000億-9000億元人民幣。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呈幾何級數上升,根據德意誌銀行的預計,香港人民幣存款規模將從目前的4000億元上漲到2011年底的1萬億元,到2012年底可達到2萬億元。

與此同時,在貿易不振的情況下,人民幣加速流入,按粗略估算,去年熱錢淨流入755億美元,今年新增外彙占款達到1.8萬億美元,人民幣的汪洋大海將成為中國通脹源源不斷的助燃劑。

人民幣彙率上升,並且要在可控的範圍內小幅上升,央行不得不購入美元進行衝銷操作。在過去一年多裏,央行為買外彙被動投放了3萬多億元人民幣的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M2增加了10萬億元。

有學者表示,隻要人民幣升值到位,通脹問題就能自行消解。問題是,我們怎麼知道人民幣上升到什麼位置可以消化通脹壓力,最大的可能是,通脹壓力化解了,中國的實體經濟也進入嚴重緊縮了。

改變被動局麵的方法之一是改變基礎貨幣的發行渠道,允許民間持有更多的外彙,而不是讓外彙成為央行必須回籠的負擔。

為了對衝外彙我們已經付出了過大的成本,資產負債表十分畸形。外彙資產多而收益低,央行負債急劇上升,外彙資產在美國無度的國債發行中貶值,同時,國內承擔的準備金成本大幅攀升。

人民幣實際上無法承受大規模的上漲預期,因為中國經濟數據並不像表麵上看起來那麼光鮮亮麗。

我國的出口順差沒有包含成本因素。6月15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出口份額占世界10%左右。我國要進一步承擔國際責任,不僅包括產品質量盡責,還包括產品附加值,研發、設計、銷售等各個方麵。從這個意義上說,擴大進口和擴大出口都非常重要。我國出口份額如此之多,卻很少考慮到極度低廉的人力與資源成本,以及出口退稅對內銷企業的實際盤剝。

如果以GNP計算,將外資加工貿易所得計算在外,以2005年的數據為例,以GDP計算的貿易順差比以GNP計算的增加一倍。如果以真實的成本與收益計算,央行所需要對衝的外彙將急劇下降。目前的外彙政策,顯示我們的實體經濟基礎扭曲,有意多計外彙、多計利潤,而忽視了成本、真實收益。如果以GNP計,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將減少一半。

人民幣彙率必須堅定改革決心,但前提是,我國的基礎貨幣發行是以實體經濟、CPI為基礎,而不是以外彙占款為基礎。與此同時,我國的貿易順差成本與收益必須真實,以免人民幣在虛假的繁榮中不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