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安排各位同修領了分包好的食物,礦泉水和一個螢光燈後就讓各自入坐,在糾正了個別人的坐姿後,就給大家講了一些有關禪七的開示。
祖師說,禪定是一切修行的基礎,是任何教派的共法,無論修佛法或者丹道,都離不開禪定的修持。我們打禪七先要知道什麼是禪定,禪宗六祖【壇經】有言,“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外相不入,內想不出,名為禪定。
這就是讓我們要離開一切外界幹擾因素,一心守住自己內在的本源,向內觀照,緣內在自性性光,而漸次進入不同深度的禪定。按佛法的宗旨,禪定中必須以金剛經的四個無為方向,以究竟無我的真理為準則,次第修證法報化三身,以達到明心見性,徹悟本來的修證目的。
禪七一般都認為是打坐七天,有一七三七五七和七七之分。這主要是和禪定的幾個次第,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相應。七為火數,智慧因火而發,因此佛家首重發慧。天地相應,所以一般專注一件事情,在第七天時都會腦洞大開,智慧泉湧,從而解決問題,洞達精微。
一七火微,能入初禪,初見真空,身成圓覺,名入空門,法身登堂。法身剃度,戒殺成就,可斷見惑,身成無漏。
二七火真,入二禪初,心空發慧,明心見性,名為得本,真身入室。受第一戒疤,戒盜成就,正修思惑,心成無漏。
三七明德,入二禪頂,定慧等持,圓光通達,名為法王,主持廟堂。受第三戒疤,有餘涅槃,可斷思惑,報身成就。
五七火退,入三禪頂,證無相空,色空不二,名為脫枷,執掌傳法。須發自落,成漏盡通,斷塵沙惑,化身成就。
七七火熄,入四禪頂,證究竟空,脫枷而住,名為釋迦,徹悟無生。受第六戒疤,目睹明星,可斷無明惑,應身成就。
欲界定:應無所住而入流或因偶爾一念清淨,心無所住時被動入流,因入流相而在自性光影中展現前塵影事或潛意識光影的一種定境。欲界定是因業識種子被翻出,翻騰入流而成人我眾生相光影,或因一念妄想而流出人我眾生相光影的定境。
四禪是外離相,內不亂的四個層次,初禪身空,二禪心空,三禪漏盡空,四禪究竟實相空。
四空定:
盡虛空界無量無邊,無極無界,空無邊際名空無邊處定;
盡虛空界一無所有名無所有處定;
識心無量無邊,盡虛空界盡是心體,名識無邊處定;
無想而盡虛空界又非無想而名非想非非想處定。
識心不起,受想滅盡,不生不滅,究竟無我,名受想滅盡定,亦名無餘涅槃。
儒生聽完這些,頓時對禪七有了很清晰的認識。
然後祖師要求大家,
第一,禪修期間任何人無論見到任何境界都不得講話幹擾別人,就是見到老虎,自己被老虎咬死也不能出聲。
禪堂門邊桌上有食物和水,自己發的食物吃完不夠的可以輕輕去拿,吃東西時一定閉口咀嚼保持不要發出聲響影響到其他人,側門有衛生間,同修可穿座下準備好的軟底拖鞋輕輕去衛生間,衛生間的門包有海綿不會有聲音所以必須注意隨時要把門關閉,太黑看不見時可使用螢火燈。
第二,禪定中欲界定層次的同修一般會看到相同的內景,初禪以上級別的同修因為沒有分別心,在欲界定一般隻會見到性光和黍米珠,除非自己在欲界定做意造作內景,這樣欲界定層次的同修也會看到他造作出來的內景。無論看到什麼,禪七期間都不能說出來。
第三,欲界定層次的同修在別人進入三禪以上定境時可能會見到不同的欲界定光影內景。凡是見到人我眾生相以及具體物體場景的,無論色相還是聲音氣味以及觸覺都屬於欲界定幻境。因此不得歡喜,要保持平常心,無分別心。
四位修到欲界定的要盡量讓自己像一根直立在深水裏的竹棍一樣保持中正,讓水的浮力支撐著自己,但要注意時刻保持竹棍的垂直,不能讓竹棍傾斜或左右搖擺,這樣才容易突破欲界定進入初禪。
祖師講完這三個要求後,對一明和一行說你們兩個人己經證到初禪,可將黍米珠安住鼻端凝神觀照,必須想辦法打開心門,讓慧光照出來才能進入二禪。
一真己證到二禪隻要保持入定,不妄動即可。然後又讓同修做了對三項要求的口頭保證,就宣布本次禪七正式開始,然後就和同修們一起進入到禪修狀態。
欲知禪七中到底發生了什麼驚天秘密,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