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鬼節之後好戲水,留戀碧潭再賞月(2 / 3)

大夥都第一次聽說這因緣法的內函,感覺就是這個道理。

祖師又講,“這個過程是需要一次次的出離,和經曆一道道的關口才能實現的。”

“初禪是一個關口,這標誌著一個人對待內景不再有分別的心,那是因為他看到了這分別境的根源。

二禪又是一道關口,這標著一個人是不是打開了心地,他的思維是不是已經能夠自己掌控了。

三禪是生死解脫的大門,也是真正了脫我執的關口。佛道的差別就在這裏區分。有我無我的認識也在這裏了結。”

“儒釋道回耶五大教都把這裏當成一個金字塔頂,佛門用萬字代表風,道家用先天一氣代表宗,耶穌回教以此白淨識代表真主、上帝,儒家以白帝取相白淨識。”

“所以我們修行,一定要先修到三禪再說。隻有修到三禪後,所有的經書你才能真正看懂,那時候經書中的智慧你才能讀懂。”

沒想到一談到修行,祖師總是那麼滔滔不絕。而且祖師所講的總是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腦洞大開的感覺。

祖師接著又給大家講了修行中數的作用,“周天度數,分毫不差。量變到質變,才能引起認識上的升華。外因內因缺一不可。所以,持戒是過關必須的,節氣天時也是外因所需要把握的,內在的陰陽臨界點是我們必須時時掌握的。”

祖師告誡大家,“下山後一切隨緣,要持戒於無形,成就心戒。”

“自性中不殺即是生,欲界定入流階段,黍米珠階段,對境無心境自生是不殺;

初禪到二禪階段,法身有界,執身界內即不盜;

三禪階段,色空不二安住真性不動地即是斷淫;三禪初“如來逆流,如是菩薩順行而至,絕際入交名為等覺”是戒飲酒和不動淫心滅掉淫根漏盡到不動地的緣由;

四禪階段,彼岸花開皆是一心所化,所以不兩舌,不妄語。”

祖師有講了關於素食問題,其實很簡單,要想過關就必須素食,修的高了自然素食,素食的好處要自己從實踐中去感受。修的低的,還沒想過關的,或己過關暫時隨緣的隻須盡量少吃肉食即可。但肉食帶來的業力必須用玄音化掉。

出家的和尚頭上燒個戒疤也隻是和內在相應。

等到內在真正戒疤成了,才算具戒。就和灌頂一樣,儀式僅僅隻是儀式,並沒有實際意義。

祖師講完這些,就不再說什麼了。大夥才又開始互相聊了起來,沒聊一會,就到午餐時間了。

吃完飯,齊羽鴻約大家一起去和紫竹林告別。

一真說今晚是七月十六了,今晚的月亮比鬼節圓,晚上正好去紫竹林賞月。

大夥一聽,原來昨天是鬼節呀,難怪虛空中看到那麼多法界眾生,要是大夥知道是鬼節的話,可能看到這些眾生的感覺又會是另外一種了。境由心生,莊嚴與否,全在一心。

馬興天說“我們可以去紫竹林的潭裏遊泳戲水吧。”

大夥一聽都歡呼起來,然後就都去準備了一下,就一起往紫竹林去了。

同學們下到碧潭裏戲水打鬧,開心的忘掉了一切。

一真坐在一塊石頭上,卻回憶著昨天楞嚴咒的威力,竟然招來了那麼多的法界眾生。

這些眾生是在定境中念力所生?還是本來就有?或者如同祖師講的,隻不過是讀取的信息而己?念頭不生,一切皆無,必須要證到一念不生才能明白這生滅的根源。

齊羽鴻羅茜茜她們突然向一真一明幾個人打水,並喊著讓他們也下水遊泳。

一真幾個看衣服也被打濕了,也就脫了衫衣撲通撲通的跳了下去。

這潭裏的水好涼爽啊,好似專門給這些禪七的聖人們一個聖潔的洗禮和沐浴。

這麼好的碧潭,簡直就和瑤池一樣。自己怎麼就一直都沒想到可以來這裏泡澡?

這山上早晚涼,隻有中午比較熱。沒多久就感覺水有些冷了。大夥也都玩累了,於是都一個個上了岸,分批到觀音洞裏換好衣服。然後就坐在潭邊又開始聊起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