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中秋月圓丹桂香,土釜爐鼎風火劫(1 / 3)

第二十六回中秋月圓丹桂香,土釜爐鼎風火劫

這些學生都走了,靈山別院就隻剩下七個人了。一明一行一真三人也不在寮房打坐,而是每天午飯後就去觀音洞打坐,一直到第二天午飯前才回別院吃飯。

如此日日用功將近一月,別院的桂花樹上已經是金黃一片,飄香十裏了。

這天正是八月十五,一明一行一真三人回別院吃飯。老王給大家做了豆沙餡的桂絲月餅,老李給大家買了香蕉菠蘿,又在山上摘了些山梨、蘋果,還打了很多板栗、核桃。

老王把這些好吃的東西都早早的擺在別院的桂花樹下,說是祖師邀請大家晚上一起賞月。

晚上戌時,祖師就出來坐在院子當中,一明一行一真三人趕緊圍了上去陪祖師聊天賞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別院桂花香更濃。滿院的桂花香味今晚讓人感到更加濃鬱。

碧空如洗,明月高懸,竟然是金黃色的月亮,早早地就掛在枝頭,被樹枝遮擋著嬌羞的臉龐,吐露出一圈圈霓裳一般的七色光暈。

想著月中的嫦娥和玉兔,應該會在明月最圓最亮的時候采練月中不老仙藥吧。

月光好像要把桂花樹樹冠都籠罩在它的光芒裏麵,讓人頓時感覺到一絲絲的清涼滋潤著整個心房。

月光密密的籠罩在桂花樹的樹冠上,伴隨著桂花的香味,就好像脫去了凡塵頭頂著佛光一樣。

院子裏的桂花樹和後院的香樟樹相得益彰,後院的香樟樹驅走了中秋的蚊子,讓我們能在這桂花樹下安心的賞月。

誰能想到當寒冬來臨的時候,桂花樹雖然傲霜雪頂著嚴寒,但落在泥土中的桂花卻深藏著香味,等待有人能拈一拈桂花樹下的泥土,好讓這桂花的香味重新再飄香十裏。

一真一邊看著這美麗的月色和這濃香撲鼻的桂花樹,一邊心裏卻想著如何填一首詞來記錄下這美妙的夜境。

一真心裏一邊構思著用詞造句,一邊到會客廳拿來紙墨,在明月下揮筆寫下了一首《滿江紅》來。然後當著祖師的麵朗讀了出來。

《滿江紅》靈山別院詠桂香

中秋良宵,看明月、獨攀高枝。猶欲藏、嬌羞臉龐,軟玉霓裳。素娥最愛凝秋香,玉兔專采桂中黃。葉間忙,光欲攏翠冠,沐清涼。

密嚴閣,丹桂香;脫紅塵,頂佛光。桂花百年好,還依香樟。誰更曉此去傲寒霜,來年還拈丹泥香。都隻把、丹心塵中藏;隻飄香。

一真剛朗誦完,就得到祖師的喝彩和誇獎。

祖師說,“一真的詞寫的很好,丹道用采藥譬喻修行,大藥小藥,也隻有月圓之時才能采藥。這采大藥的過程古人譬喻為玉兔搗藥或吳剛砍桂樹。佛光須脫塵,妙香須回光。丹泥一粒香連心,日月合璧大丹成。明年的春分,便是你們三人立鼎煉取大還丹之時。”

祖師說完這些,一明一行一真三人都很高興,都盼著早日修成大還丹,然後脫胎換骨做真人。

一明問祖師,“丹道的次第有哪些?”

祖師回答,“一塵丹道的修證會經過黍米丹、元丹、金丹、大還丹、無極丹、九轉金液大還丹和紫金丹七個階段。對應四惑,元丹斷見惑,大還丹斷思惑;無極丹斷塵沙惑;紫金丹斷無明惑。”

一真又問,“丹經上見爐鼎火候,還請祖師開示。”

祖師回答說,“安爐立鼎之前必須明白土釜。它是在入爐之前的一個步驟,也可以叫仰月爐。是弧形向上的容器。就像一口鍋一樣。這個土釜在偃月爐采花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其法相。是積累法財的地方,位置也在西北乾地,和下一步的入爐的位置相同,但略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