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讓孩子正確麵對受到的冷落(1 / 2)

感恩悟語

一個樂觀的孩子,會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悲傷、不幸、失敗和痛苦。生活在快樂中的孩子,對未來會充滿信心和希望,對生活也會心懷感恩之情。

5歲的珍珍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一天,媽媽從幼兒園接珍珍回來時,就發現珍珍有點悶悶不樂。

媽媽問道:“珍珍,今天幼兒園有什麼高興的事呀?”

“今天一點都不好玩。”珍珍不高興地回答。

“為什麼呀?出了什麼事嗎?”媽媽問道。

“今天幼兒園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很會說話,老給同學講搞笑的事情,同學們都不理我了!”原來,珍珍今天在幼兒園受到冷落了。

“那不是很有意思嗎?以後,你每天都可以跟這樣一個會說笑話的人玩,你不高興嗎?”媽媽引導珍珍。

“可是,同學們都不理我了呀!”珍珍有些著急了。

“隻要你和同學們一樣與那位新同學一起玩,你們不是都可以玩得很開心嗎?其他同學還是跟你一起玩的呀!是不是?”媽媽問道。

“嗯,好像是。”顯然,珍珍同意了媽媽的看法。珍珍恢複了往日的快樂。

延伸閱讀

讓孩子快樂起來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過得更好,可以快樂、開心地生活,因此父母就會盡自己所能,讓子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作為父母,想要孩子開心、快樂地生活,首先應該為孩子營造一種快樂的家庭氛圍,這是父母最基本的責任。其實,營造這樣的氣氛不一定非要有太多的錢,也不要求父母有多高的學曆,隻要父母用心就可以。

快樂地生活,樂觀地麵對人生,使孩子保持樂觀的心態是很重要的。父母在培養、教育孩子時應該以身作則,或者用其他方法來教育、引導孩子擁有一顆快樂、樂觀的心,讓孩子成為一個開朗的人。父母的情緒很容易影響到孩子,如果父母煩惱,那麼孩子也快樂不起來。因此,在與孩子相處時,父母應盡可能讓自己快樂起來、樂觀一點,為孩子做好表率作用。

樂觀是一種性格或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麵,期待最有利的結果。兒童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認為,樂觀不但是迷人的性格特征,還有更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人對生活中的許多困難產生心理免疫力。樂觀的孩子不易患憂鬱症,他們也更容易成功,身體也比悲觀的孩子更健康。

美國有一對小兄弟,一個出奇的樂觀,一個卻非常悲觀。

有一天,他們的父母希望兄弟倆的性格都能改變一些。於是,他們把那個樂觀的孩子鎖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屋子裏,把悲觀的孩子鎖進了一間放滿漂亮玩具的屋子裏。

一個小時後,他們的父母走進悲觀孩子的屋子時,發現他坐在一個角落裏,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在哭泣。原來,他不小心弄壞了玩具,怕父母會責罵自己。

當父母走進樂觀孩子的屋子時,卻發現孩子正在興奮地用一把小鏟子挖著馬糞,把散亂的馬糞鏟得幹幹淨淨。看到父母來了,樂觀的孩子高興地叫道:“爸爸,這裏有這麼多馬糞,附近肯定會有一匹漂亮的小馬,我要給它清理出一塊幹淨的地方來!”

一般說來,教育孩子學會樂觀地麵對人生,除了多與孩子交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之外,父母還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鼓勵和支持,幫助孩子克服一些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難。隻有這樣,才能教會孩子以正確的態度和措施保持樂觀。父母在努力營造樂觀氛圍時,還應注意教導孩子時的心理,注意一些消極心理現象對孩子的負麵影響。父母的言談舉止對於孩子的成長產生著很大的影響,父母積極心理現象可以促使孩子樂觀積極、奮發向上,反之也會讓孩子變得消沉、憂鬱、萎縮。引導、教育孩子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麵對一切,不僅需要各種活生生的事例讓孩子心悅誠服,也需要父母自身能夠以平靜的心態對待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盡量消除掉各種消極心理的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