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讓孩子接受一次教訓(1 / 2)

感恩悟語

沒有吃過苦的孩子,怎麼會知道生活的艱辛,怎麼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又怎麼會擁有感恩的情懷?父母不要隻是讓孩子生活在“甜蜜”中,也要讓孩子嚐一下“苦”的滋味,這樣才能讓孩子懂得感恩。

加加今年9歲了。有一次,爸爸帶他去上街,加加看到百貨公司的櫥窗裏擺著一雙漂亮的木頭鞋,他非常喜歡,就吵著要父母買下來。雖然那隻鞋子的確很漂亮,但卻不適合孩子穿,

可是加加哭著鬧著要買,沒有辦法,爸爸決定給他買下來,但同時也決定給他一個教訓,他對加加說:“爸爸可以給你買下這雙鞋子,但是,買了你就要穿,不管它適不適合你,不許反悔!”加加想著可以買到心愛的東西,當然一口答應了。

鞋子買下來以後,加加發現它並不適合自己,穿起來很硬,非常不舒服,時間長了,腳還會很疼,他終於知道爸爸不讓他買這雙鞋子的原因了,但是他答應過爸爸要穿著它,所以即使受罪他也得忍著。

一天,他終於忍不住了,跑到爸爸跟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爸爸說:“我並不強迫你穿這雙鞋子,但是這個教訓你要記得。”

以後,加加做每件事情之前,都會先想想自己做得對不對,以及做過之後的結果。

延伸閱讀

讓孩子吃一些苦頭

現在的孩子真的是很幸福,用一句話說就是“生活在蜜罐裏”。從出生到成長,有些父母甚至從來不舍得讓孩子吃上一丁點兒苦頭,他們用愛小心嗬斥著孩子。但是,從某些來看,孩子們需要的並不是父母過度的保護和溺愛,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鼓勵。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也該讓孩子吃一點苦了。

一位美國兒童心理學專家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後,通常會因不適應激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挫折能使人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學會分析和處理問題,能夠讓人真正的“長大”。然而,很多父母卻不想讓孩子吃苦,這樣的父母大多是因為自己小時候在窮困中“爬”出來,深知受窮的滋味,因而無論如何不讓孩子再重複自己。還有一種原因,現在貧富不均,富家的孩子穿得好,吃得好,手裏握著的零花錢也多。自己雖然沒有那個能力,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讓孩子拉大差距,甚至自己不舍得穿件新衣服,也要每天給孩子零用錢,和富家的孩子一樣。

其實,父母的這種認識並不正確。孩子小時候為什麼就不能吃點苦,自己不就是吃苦長大的嗎?不是也過來了嗎?從一定意義上說,吃點苦還可以磨煉孩子的意誌,讓孩子懂得在不富裕的情況下緊縮開支。

正是因為許多父母有舍不得孩子吃苦的心理,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漠視對孩子體力和意誌力的培養,而體力和意誌力則是智慧能否得以充分發揮的基礎和保障。因此,孩子在體力上吃點苦,在意誌力上受點考驗並沒有什麼,更不需要心痛。讓孩子以強健的體魄和堅強的意誌力去麵對未來,接受各種挑戰才是最重要的。

在夏令營裏,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白天孩子們一起做遊戲玩得很開心,但到了晚上睡覺時,許多孩子看看床,卻抹起了眼淚。他們想父母,不能承受父母不在身邊的痛苦。在勸說下,他們勉強上了床,但是要求老師不能關燈。有位女孩子還讓老師給她找個布娃娃抱著。燈可以不關,但娃娃卻找不到,這位女孩子委屈地哭了起來,老師無奈給了她一個枕頭當娃娃,可能是哭累了,她竟抱著枕頭入睡了。還有的小女孩直哭著要見媽媽,老師怎麼勸也不行,無奈撥通了她家裏的電話,讓她媽媽在電話中哄著她睡,她媽媽在電話裏給她講故事,唱催眠曲,半小時以後,她終於睡著了。有的家長也抱怨,現在的孩子太嬌了,依賴性強,吃不了苦,將來可怎麼辦?這樣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可是孩子真的去吃點苦,父母又牽腸掛肚身不由己地擔心起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