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任由趙愛兒在前麵帶路,他自己一邊看著周圍的布局,一邊看著村裏人跟她寒暄。
本來,劉和以為在這裏的人多半會是趙氏兄妹招募過來的青壯,因為從趙該一言一行中可以看出他們其實早有準備,如果一點人手也沒有那就隻能說真真是書生臆想,不切實際了。可劉和一路看來才發現這裏還有這麼多的老人婦孺,不過看臉色都算不錯,沒有其他地方那種饑色病態——到了後來劉和才知道,村裏的青壯負責耕種和狩獵,食物大致平分,而老人婦孺這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盡管這個村子很小,不到三百人的人口,可卻充滿了生機。
每個看到趙愛兒的人,都要上來跟她說上一番話,或者是遠遠的打聲招呼,更有幾個上了年紀的老婦隻說了幾句話就哭得稀裏嘩啦的。看到趙愛兒這麼受人愛戴,劉和心裏對這個女流之輩終於消了最後一點的輕視。
看著吃驚不已的劉和,趙愛兒差點笑出聲來:“我之前學過一點黃岐之術,當時有劉公主持,幽州太平,於是我就常常改頭換麵去各地為百姓治病。哎……這年頭普通百姓要是遇到點病難大半是沒救了,他們很多人沒有錢去治病,即便知道病了也為了家人而苦苦的熬著……我們趙氏在常山也算有些名望,我與弟弟就在這裏囤積些錢糧,把一些苦難的百姓接到這裏生活。久而久之,這個小山穀就成了一個村子。後來為了表示對我與趙該的感激,他們中大多數人改了姓氏,隨了我們的‘趙’姓。當然,也有很多不同姓氏的人居住在這裏,慢慢的就成了一個大家族。”
劉和知道即便是普通百姓,對於姓氏也是極為看重的,因為那是他們的根。沒想到這裏的人居然願意做出這樣的舉動,這說明確實可以看出趙氏兄妹對他們的恩惠有多大。劉和看著這邊幽靜不錯,希望不會被公孫瓚發現,要不然的話,就要被自己波及了。
“對了,是魏先生來這裏了嗎?”
就在剛才,劉和也聽到了趙愛兒她們之間說的話,聽到他們提到一個老人,他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魏攸。畢竟這裏環境隱秘,是個極好藏身的地方,魏攸在這裏也是很有可能的。
可惜趙愛兒搖了搖頭,歎了一口氣道:“魏大人的身份太敏感了,他隻能在公孫瓚的監視下生活,否則說不準就有性命之憂。”
這個亂世,群雄割據,比如說著北地,袁紹吞並了韓馥,公孫瓚攻取了劉虞,這都是必然的進程。
袁紹仗著四世三公的名望,不單單是冀州,連幽州,並州等地的賢才都紛紛投入他的帳下。相比之下,謀害了劉虞的公孫瓚在當地很少能夠得到像魏攸這樣的在內政方麵很有實力的才俊。不但如此,因為魏攸在幽州文人中的極高威望,比如大有才名的田疇,紛紛都拒絕了公孫瓚的征辟。公孫瓚心裏惱怒,卻不敢對魏攸下黑手,也不能因為別人不願意為自己效力而統統殺了。殺來殺去,最後肯定吃虧的是自己,便宜的是袁紹,因為一動手就也是徹底斷了招募幽州文士的路徑了。不過話也說回來,公孫瓚連劉虞都敢殺,真要到了魏攸都想要投了袁紹,那他也顧不得什麼幽州士人了,那砍刀該砍下去還是得砍下去。
聽到不是魏攸,劉和心裏多少還是有些失望的。在劉虞死後,劉和就像那沒了巢的幼鳥,對於第一時間出現的魏攸,他心裏已經極為信任。按理說,趙氏兄妹做的也很多了,但感覺還是及不上魏攸。
覺察到劉和內心的失落,趙愛兒不會去安慰什麼,因為對她而言,現在的魏攸仍舊是同一戰線的人。
來到這村子中央最大的一處住宅,外麵已經站著幾個壯年,看到趙愛兒,紛紛上前。一個相貌平淡無奇,皮膚黝黑,年紀大約在三四十歲之間的漢子幾步上來,也不介意男女之別,恭敬道:“夫人,你回來了。”
劉和知道趙愛兒在這村裏的威望很高,也就見怪不怪了。
趙愛兒看到這個壯漢顯得很高興,笑道:“這段時日辛苦趙大哥了,這上上下下幾百人全托付給你,我心裏真是過意不去。”
那人憨憨一笑,卻沒有攬功,隻是恭敬的說道:“夫人說的哪裏話,趙涉的命還是夫人救的,這點事不算什麼。”
趙愛兒滿意地點了點頭,在確認這段時間裏村子安然無恙,她指了指院子裏:“趙涉,童飛他們現在在裏麵嗎?”
因為箭術高明,獵得的動物也最多,所以趙涉很得村裏人的尊敬,儼然成了趙愛兒之後最得村子人信任的存在。這本是一個極其平常的提問,他的神色卻變了變,欲言又止,但最後還隻是說了一聲“是”。
趙愛兒是一個多麼細心的人,察言觀色之下當然看得出趙涉有些話不好說。她笑著拍了拍趙涉的肩膀,問道:“怎麼,有事?”
怒其不爭的看了看身邊幾個夥伴,趙涉搖了搖頭不願說什麼就要離開。可旁邊的人可不像趙涉這樣穩重,直接說道:“夫人,你可得給我們評評理。”